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一高职恢复大学语文课 还加入了“非遗”课程
2017-05-02 09: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学生在语文课上体验传统茶文化

  中国江苏网5月2日讯 “现在我最喜欢上的是语文课,因为能够让我真正产生共鸣,有话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一学生陆相池由衷感叹。

  最近,为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恢复已经停上了近10年的《大学语文》课程,学院基础科学部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融入课堂,开设学生社团。

  “唐诗宋词话扬州”

  一堂语文课让学生有话可说

  4月28日,“五一”小长假放假前一天下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02会计班学生正在上一堂《大学语文》课。

  “这节课我们讲唐诗宋词,主题是‘唐诗宋词话扬州’。大家可以先想一想,自己记得哪些与扬州有关的唐诗宋词?”面对学生,老师邓虹抛出了这个问题。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时间,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了起来,一个个举手回答问题。

  邓虹是该校基础部人文课题组主任,她告诉记者,这节大学语文课主要是讲唐诗和宋词,除了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点之外,结合扬州地方特色,以“唐诗宋词话扬州”为主题,使虚的诗词文化与实的扬州文化相结合,让学生立体感受唐诗宋词中所体现的情感和对扬州过去与今天的深刻认知,也让学生借此寻找到扬州现有文化现象的依据。

  “很有意思,让我们有话可说。”陈卓豪是会计专业学生,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对中学语文不太感冒,因为觉得那些文章离自己的生活较远,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进入大学后,他才感受到语文的真谛,是让人有话可说。

  恢复已停10年的语文课

  该校还编写了《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学来培育人、塑造人的完人课程,对于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完善学生的人格品性、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都有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经历了低谷,曾经六成高职院校的语文都并非必修课,一些学校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课长达10年时间。“因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专业人才,所以过去对语文确实普遍有所轻视,这也是普遍现象。”邓虹说。

  一开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大学语文》课在文科院系试行恢复上课,一学年为60课时。一直到现在,全院新生全覆盖开设大学语文,文科院系一学年为64课时,理科院系一学年为32节课。

  “根据我们的调查,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是不喜欢《大学语文》课,而是不喜欢既有的一些课堂模式,学生期待高效愉悦的课堂,期待有真正意义的课堂对话,期待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好教材。”学生刘梦婷说。

  为了改变原有教材的老套、偏狭、混乱,教学的陈旧、单调、疲软,基础科学部编写了立体化《大学语文》教材,注重经典与通俗的结合,既有论语、唐诗、宋词等传统经典,也有毕淑敏、周国平、史铁生等对人生的认知的通俗选文。教材还分线下纸质版和线上微视频,还专设知识点对应的二维扫码,以补充碎片知识,几者相互补充、结合。上课则以故事先行,开展“课内主题讲座”式教学模式创新,让知识点落地生根。还通过以诗、词、文学、扬州、运河、古街巷、盐商、青春等为主题独立自办一份手抄报;写一首诗、或词、一段小文;吟唱一首诗歌、朗读一段好的文章:每天朗读一段好的文章或吟唱一首诗歌,读一本好书等方式来开展语文互动。

  开设学生社团

  非遗课引导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在‘盐商与扬州文化’的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扬州盐商年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的60%左右。而这一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世界的32%,扬州盐商提供的盐税占了世界8%的经济总量,扬州盐商可谓富甲天下。可为什么他们不能像大英帝国催生出蒸汽机与产业革命的赤子,只是一味地奢侈、糜烂、腐化、逸乐?”这是学院学生刘梦婷在“非遗—行走街巷”课堂中进行的思考。

  除了语文教学,最近,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开设了鹤鸣诗社、朗读者、扬州文化实证研究的非遗社团等一系列学生社团。非遗社团每次活动佩戴统一标志,以公共自行车为出行方式,始终贯彻“行走”的宗旨,以寻找扬州文化现象的实物支撑为社团原则。让学生在行走中,投入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去真切、立体地感受扬州文化和扬州个性。

  比如“我是非遗传承人——我为古巷代言”,社团每一名同学代言一条扬州古巷,让学生无数次行走于小巷中,调研、访问、寻找标志和印记,去挖掘代言这条古巷的故事、曾经生活过的标志性的人物、古巷中标志性的建筑及对扬州城市格局的影响、古巷对现有扬州文化的影响及文化痕迹,古巷与扬州其他非遗项目的关联性等。然后将这些在古巷地图上绘制出来,让学生去感受、认同、宣讲并传承古巷的文化。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样需要提升人文素养,适应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该校学生张一凡说。

  通讯员 武智 记者 刘冠霖

标签:扬州;学生;大学语文课;非遗;语文;文化;高职;大学;唐诗;宋词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