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扬州打铜巷3号成日军侵华铁证 朱自清老师曾被关押在内
2017-04-14 10: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14日讯 12日,本报刊发了一篇《九旬翻译家姚以恩昨回扬探亲 打铜巷老宅曾被日军作特务机关》的报道,九旬翻译家姚以恩回到扬州,他想知道抗战期间自家老宅打铜巷3号里发生过哪些故事?这两天,几位读者打来电话,揭开了一段段打铜巷3号的往事。

  打铜巷3号设“感化所”

  朱自清老师曾被关押在内

  扬州学者李友仁说,不少扬州老人提到打铜巷3号,都知道那是在日军侵华期间在扬州设立的“感化所”,其实就是关押抗日爱国人士的监狱,也是日伪特务机关所在地。这座老宅子,是日军侵华的铁证。当年,不少抗日爱国人士都被日军或者日伪关押在内,其中就有朱自清老师李方谟先生。李方谟先生的儿子李正升、李正东所写的回忆文章中就提到过这段往事。李方谟祖籍仪征,在无锡、南京、郑州、徐州、扬州、江都和仪征等地都任教过。其中,以在扬州任教时间最长,包括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等。其中,就担任过朱自清先生的老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方谟因在仪征知名度高,担心留在当地可能会被日本人逼迫出来为其做事。故而带着全家人迁至扬州隐居。当时,国共两党正在合作,共同开展抗日斗争,李方谟积极参与家乡组织的地下抗日活动。由于当时担任仪征县敌后国民政府县长的厉石青叛变,投向汪伪政府,出卖了与其共同从事抗日活动的人士,致使这些人先后被捕。

  李正升、李正东还记得日伪警察来扬州家中抓捕父亲时的情景,李方谟和同时被捕人士被关押在扬州打铜巷3号。此后,兄弟俩每周轮流陪着母亲去探视父亲。他们在打铜巷3号的院子里就看到了血迹斑斑的刑具。经多方营救,一个多月之后李方谟获得释放。

  听闻老师事迹

  朱自清在回信中表达敬佩

  李方谟积极抗日,曾被关押在打铜巷3号的事迹,也感染了朱自清。当年李方谟为了开展教育事业,筹办佛化小学,到处募捐,也把捐启寄给了朱自清。朱自清回复了一封信:“前些日子接到手教,知道师在创办佛化学校,精神真可佩服。并知道师在沦陷期间,曾被日人拘虐待,更深敬佩。关于佛化学校募捐的事,因为往来都是教育界的人,这些人复员以来收入起初还可勉强维持衣食,后来越来越不够了。现在北京物价更是高涨,连吃饭都有些艰难了。因此这件事实在难以进行,请师千万原谅,这件事踌躇了好久,所以迟复,并请宽恕,敬祝安好。”

  接到朱自清回信之后,李方谟颇有些自责,朱自清自身生活艰难,不应该向他求助募捐。

  李方谟是朱自清的老师,可惜朱自清英年早逝。得知噩耗后,李方谟非常悲痛,撰写了一篇题为《我记忆中的朱自清》的文章,发表在中央日报副刊《泱泱》第616期上。在文章中,他还提到了朱自清年轻时的模样:“我在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任乙四年级级任时,他正做乙四年级的学生,坐在教室门内第一座。他的个子不高,圆亭的脸长得很结实,不苟言笑,不曾缺课。他在那时喜欢看说部书,便自命为文学家。毕业时校中给予品学兼优奖状。其时另有一位同学表示不满,怨校方奖状给朱不及己也。这位同学各科成绩均好,唯英华外发,与朱浑厚不同耳。”

  抗日战士刺探敌情

  市民路见不平被抓进去拷打

  李友仁说,尽管在当时,打铜巷3号令人闻风色变,还是有不少抗日战士进去刺探军情。扬州首任女市长杨祖彤就是积极的抗日战士,她得知设在打铜巷3号内的扬州汪伪特务组织将要成立一个外围组织——“更生文艺社”,就安排另外一位同志李明打进去。不几日,李明接到“更生文艺社”通知,说该社即将创办,聘请李明为戏剧干事。

  面对敌特,李明平静地表示了要参加戏剧活动的愿望,自如地回答了打铜巷3号的特务头子李夷穆提出的问题。李明装成了一个无知的、爱虚荣、爱演戏的小姐,终于得到了这个特务头子的信任。此后,“更生文艺社”并未搞成什么文艺活动,但李明通过这个关系,却了解到不少敌特动态。

  市民何守民也打来电话说,他的父亲何正标,生前也曾被日伪抓进过打铜巷3号。“听父亲讲,那时候日军侵占了扬州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有一次,父亲看到日军在街上公然调戏妇女,出于本能,上前阻止,结果就被抓到打铜巷3号里去了。”

  何守民回忆说,父亲说自己在里面没少吃苦头。比如坐老虎凳,还被灌水,遭到了严刑拷打。折磨了他很长时间后,就把他放了出来。此后,父亲对日本鬼子更加深恶痛绝,积极参与到抗战中去了。记者 王鑫

标签:朱自清;铜巷;3号;扬州;李方谟;日军;老师;抗日;关押;铁证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