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启铜像。姜涛摄
中国江苏网3月31日讯 昨天,在蒙蒙烟雨中,老红军刘应启又“回到”了我们身边——刘应启半身铜像在扬州墓园落成。深邃的目光、坚毅的嘴角和宽阔的胸膛,让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市委常委、扬州军分区政委许建树等为铜像揭幕并献花。
雕像体现老红军精神世界
老红军刘应启安葬在扬州墓园,刘应启铜像就安放在扬州墓园未名湖畔,虽只是半身雕像,但是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充分表现了一位“永远在长征”的老红军的精神气质。雕像作者常再盛说:“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我就是被刘应启的奉献精神所打动、所震撼,带着敬畏和使命感完成这件作品的。”
“本来老红军刘应启是比较瘦小的,但是我特地将他的胸膛进行了扩展,变得宽厚起来,就是艺术地表现了刘应启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常再盛说,他是在去年冬天开始接受为刘应启塑像的任务的,到底塑造出什么样的形态?常再盛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最主要表现的应是人物的表情,简约写实最能体现老红军刘应启的精神世界,于是确定为半身像。
常再盛收集了上千张刘应启的照片,截取了50岁-60岁这一年龄段的形象,最后确定选取了一张刘应启半身照。到了最后定稿的时刻,他把刘应启眼窝加深,眼球向内推进,目光顿时变得深邃起来,而本来微笑的嘴角经过刀凿斧砍,变得挺拔起来,人物霎时变得坚毅而深沉。
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
老红军刘应启1911年出生,1930年2月参加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次强渡大渡河、三过雪山草地,参加抗美援朝,戎马半生,历经大小战役150多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卓越贡献。
刘应启一生都在“长征”,曾先后为扬州800多个单位讲传统作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百万人次。刘应启一生中累计资助特困学生、困难群众200多人,捐出40多万元,成为我们扬州市“希望工程”捐款的第一人。
老红军刘应启的故事,打动了全国人民,被中宣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树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均曾聚焦他的先进事迹。 记者 姜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