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沈江江
中国江苏网3月18日讯 在看这篇稿件前,您不妨看一下身边的人,谁的耳前鬓角前有小孔。扬州不少老人管这个孔叫“米仓”,认为长这个孔的人聪明,不愁没饭吃。昨天,记者在扬大附院(扬州一院)看到,有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米仓”部位又红又肿,渗出淡黄色的脓液。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吴晓霏表示,这不是什么“米仓”,而是一种医学上称为耳前瘘管的先天畸形。
“米仓”渗脓
原来这是先天畸形
“长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发过炎。”患者朱先生(化名)一边捂着左耳朵位置,一边对吴晓霏医生说。
记者在一旁看到,其左耳朵前的部位又红又肿,反衬得那个小孔变大且深陷,还有些许淡黄色的脓液渗出。“你这是感染病毒,导致出现了炎症。”吴晓霏经过检查后对患者说。
朱先生说,小时候就听大人夸这个孔长得好,“我爷爷、我爸爸都有,大人都说这是‘米仓’,说长‘米仓’的人聪明呢。”家人还让他经常揉揉,说揉得越多、“米仓”越深,越有饭吃。
“估计前段时间,我出去玩,坐了很长时间的大巴,睡醒了就用脏手使劲地摩擦脸,肯定摸到了那个位置,导致发炎了。”朱先生说。
朱先生念叨了半天的“米仓”,其实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仓眼”。吴晓霏介绍,仓眼是指一侧或两侧的耳前有一个小眼儿,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耳前瘘管,“这是在胚胎发育期,发育成耳廓的第一、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是一种先天畸形。”
显性遗传
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
吴晓霏自从当医生以来,经常见到因为“仓眼”出现红肿、感染、流脓,甚至有臭味的病人。吴晓霏说,这种先天畸形是显性遗传,而且连长的位置都一样。
吴晓霏解释,耳前瘘管通常为一个盲管,深浅不一,并且有的还有分支,有的长的瘘管可以穿到外耳道的深部,甚至到耳后。这种瘘管的内层为上皮组织,可分泌皮脂,这就是耳瘘口有分泌物流出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仓眼”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数人会有痒感,隔段时间长出类似白色米粒的东西,也不需特别处理。“如果出现继发感染,出现上述的各种症状,就要抓紧治疗了。”吴晓霏说,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可有溃烂结疤、肉芽组织形成。
对于感染中的“仓眼”,医生一般采取分级治疗。感染较轻的,局部用消炎药,口服抗生素;如果感染严重,局部有脓肿形成,可以切开引流。当感染控制好后,要切除瘘管。
千万别揉
注意局部清洁、饮食均衡
所以,如果您自己长有“仓眼”,或者发现亲朋好友中也有“仓眼”的,不妨用以下的方法来“对付”它:
1.一定不要揉,老揉很容易引发感染。
2.保持局部清洁。洗脸的时候,记得用清水洗洗耳朵前后。
3.保持耳部干燥。如果耳朵周围有水,用棉签擦拭就可以,但不能使劲太重。
4.发痒了及时看医生。少数人按压会有少量白色、有臭味的分泌物流出,有时也可能发痒。这时建议尽早手术,因为极易继发感染,而一旦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热痛、化脓,此时控制炎症后仍需手术。
吴晓霏还提醒长有“仓眼”的朋友,注意饮食均衡。饮食在人体健康方面一直都是关键,患者也应从自身的饮食来保证病症的稳定。饮食上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鲜蛋或瘦肉为主,忌海鲜。要坚持运动。平时多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