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莫元花带领3000姐妹走上非遗传承路
2017-03-07 10: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莫元花正在工作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讯 宝应县鲁垛镇有位乱针绣的绣娘,她叫莫元花,是扬州国凤刺绣研究所技术总监、扬州工艺美术大师,她带领全镇3000多留守妇女用巧手和绣花针绣出了好日子。当年因为其父亲的坚持才有了宝应乱针绣,她和家人用他们的坚持把乱针绣做出了一片天。

  莫元花说,她庆幸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而乱针绣是一个能够展示女性才华、创造更多价值的舞台。她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吸引带动更多的妇女加入进来,让非遗文化——乱针绣得以继续传承的同时,共同创造出社会价值,帮助姐妹们实现致富梦。

  无论多难,坚持都会好起来

  “20多年前,父亲放下枪拿起针,带着村里一些人去常州学乱针绣,那时候我还小。”莫元花说,那会儿父亲只是想改变一家人、一村人的生活。2001年从连云港外事学校毕业后,莫元花被父亲从一家外企叫了回来,选择了从事跟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乱针绣行业。对于只拿过笔没拿过绣花针的莫元花来说,刚开始学习刺绣那才叫痛苦,经常熬到半夜,绣两针就要拆一针。手戳破了,腰背酸了,但她没有叫过一声苦。“父亲那么五大三粗当兵的人都可以拿起绣花针,我也可以。”

  莫元花告诉记者,父亲总和他们兄妹俩说,农村人总得有门手艺才有饭吃,不论有多难,没什么事过不去的,只要肯用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切都能好起来。莫元花一家人因为父亲的这些话,熬过了做乱针绣最初的艰难、转型的阵痛,才把乱针绣做成了鲁垛乃至宝应的一块品牌。

  为了掌握刺绣技巧,莫元花专程去苏州拜师学艺,认真钻研刺绣影像基础知识和绘画艺术。“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力做到最好。拜师期间一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很值!”莫元花在回忆那段经历时笑着说。

  16系环节操作法受专家肯定

  由于刻苦学艺,莫元花成为了一位水平“还不错”的绣娘,但是她并不满足。怀着对乱针绣艺术的痴迷,她常年通过各种绣品思考着技术的问题,首先对人物肖像绣动起了新脑筋。莫元花说,她当时对自己绣制的人物肖像绣很不满意,就反复揣摩,绣了拆,拆了再绣。为此,她找来很多资料,一点点尝试,在前辈传下来的40余种针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研发出最适合人物肖像表达的绣法技艺——“16系环节操作法”。经过多次尝试后,人物肖像表情更加逼真、流畅了,不管远观还是近看,绣制的人物肖像表情都更加细腻,活灵活现。莫元花又尝试用这种针法绣制头发、睫毛以及需要表达细腻感的背景类画面,发现也颇具艺术表现力。2013年,莫元花的“乱针绣针法与色彩搭配”得到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专家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莫元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三八”红旗手、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2014年,莫元花家庭被推选为“江苏最美家庭”;2016年,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莫元花作为最美家庭代表进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颁奖,一展乱针绣家族的独特风采。

  3000姐妹成了乱针绣绣娘

  父亲的坚持、兄妹的坚韧,这一切从最初的改变生活也变成了一份更大的责任。莫元花说,“村里很多富余劳动力都去大城市打工挣钱了,但还有一些已婚妇女和待业的女孩苦于没有挣钱的技能只能赋闲在家。”对于莫元花一家而言,自己家改善了生活,却还有更多的同村姐妹需要帮助。于是,她不遗余力地走上了乱针绣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

  早早晚晚,一家一户,莫元花登门拜访,和姐妹算账、交心,她让3000姐妹成了乱针绣的绣娘。她联合当地政府开办职工职业技能中专班,与镇成人校联合开办了中小学生“乱针绣”兴趣班,为传承非遗文化培养基础人才;与市、县劳动部门联合,建立了职工乱针绣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如今,越来越多的农妇像莫元花一样走进绣厂,加入了绣娘的队伍。

  农闲时,绣娘们银针飞舞,彩线穿梭,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扩大着鲁垛的知名度,也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宝应县鲁垛镇有了乱针刺绣产业园,莫氏“国凤乱针刺绣”公司引领的刺绣手工业已经成为该镇一项重要的经济支柱。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