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的面子》张卓君摄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刘晓庆主演《武则天》
中国江苏网3月7日讯 3日至4日,话剧《蒋公的面子》在京杭之心会议中心连演两场,上座率均超九成。扬州市民对话剧的需求如何?戏剧常态化演出离扬州究竟还有多远?
开年大戏赚够“面子”
两场演出上座率均超九成
90后编剧,80后演员,话剧《蒋公的面子》于3日至4日在扬州连演两场,上座率均超九成。
“《蒋公的面子》开票前,微信后台咨询近千次,开票当天即卖出近三成,自主购票超九成,两场演出上座率均超九成。”作为扬州青麦坊的开年大戏,这些数据足以证明,这部话剧在扬州大获全胜,赚足“面子”。
这部“口碑话剧”从文革时期3位老教授在牛棚中的回忆开始,揭开一段令知识分子唏嘘的尘封往事:1943年,蒋介石邀请南京大学中文系3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3位教授很纠结:“公知”时任道想借助蒋的力量运回自己远在桂林的几箱孤本藏书;“五毛”卞从周力劝其他二人赴宴,被人冠上爪牙之名;“打酱油的”夏小山怕赴宴后在学生面前抬不起头,却无奈自己是个吃货……两个小时的演出,独有的黑色幽默逗乐观众,全场欢笑声不断。
3日晚首演结束后,《蒋公的面子》进行了一场简短的“剧后谈”,4位主演和编剧温方伊,与扬州观众面对面交流。记者注意到,不少扬州观众都是该剧的“铁粉”,“2013年,我和老婆两人在南京看过一次,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又来看。”一位观众说道。还有一位女观众表示,她在2013年的7月份,曾在上海戏剧学院看过一版《蒋公的面子》,刚刚毕业回来,有幸在扬州又看一次。
在两场演出的观众问卷中,看过该剧的观众不在少数。“扬州潜伏很多民间戏剧大咖、特粉,这些人以往都只能到上海、北京、南京看剧。”青麦坊负责人介绍。
双年展带火了话剧
扬州话剧市场逐年升温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蕴涵着丰富的艺术门类。清代中叶曾经作为南方的戏曲中心,当时全国只有两座城市设有梨园总局,一处在苏州,一处就在扬州,200米的苏唱街上戏园林立。民国时期的老城区,大街小巷戏园、戏馆、戏院、剧场星罗棋布,多达10余座。戏剧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领地。当代扬州,需要更多有品位、有温度、有时代感的戏剧产品。
近年来,扬州的戏剧演出几乎每年都有,开始逐渐升温。2013年是扬州的“话剧之年”,8月3日,话剧《枫树林》在扬州大剧院上演;11月26日至27日,话剧《麻将闺蜜》《疯狂之夜》在京杭之心会议中心上演;12月31日,刘晓庆主演的传奇话剧《风华绝代》在京杭之心会议中心上演。2014年,由李光洁、殷桃主演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扬州上演。2016年9月17日、18日,大型传奇历史话剧《武则天》在扬州大剧院上演……
2016年,扬州青麦坊尝试引入戏剧,打破对于当代戏剧的认知盲区和市场空白。数据显示,2016年共组织了5场公益戏剧,4场古琴雅集活动,16堂戏剧主题培训,28场莎翁经典诵读会,4场关联文化活动,3场特色画展。去年10月21日至12月25日,2016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双年展在扬州举行,45天上演73场演出,近5000分钟的戏剧饕餮大餐,超1.5万人次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当今最前沿的小剧场戏剧,社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青麦坊负责人表示,对于扬州这样一个当代戏剧观众基础较弱的城市,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小剧场戏剧这种模式。通过观剧、演后谈、开放论坛、衍生活动,超1.5万人次近距离接触小剧场戏剧,感知戏剧之美,播下了戏剧发展的种子,也看到了扬州戏剧市场的未来。
缺少专业演出剧场
期待话剧能常态化演出
“戏剧市场演出需要持续性,要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业内人士分析,欧美国家每人每月要看3部剧,中国平均每人每月看不到1部剧。2015年,北京单剧场年平均200场演出。戏剧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戏剧产品也要多元化。
“今后,在扬州推出戏剧的‘常态化演出’,并不是指每天都有演出,而是在符合当前市场容量和商业规律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演出的密度。”青麦坊负责人表示。
戏剧产业的发展还需硬件投入,扬州还缺乏戏剧演出的舞台。这次《蒋公》的演出场所京杭之心会议中心,还是一个非标准的剧场,声光、视距等硬件设备离专业场所还有差距。目前,扬州能容纳300人的专业小剧场只有1个,500人规模的中型剧场还没有,除了大剧院和即将新建的扬州大剧院,扬州暂时还没能与国际演出接轨的大型剧场,周边县市的戏剧演出场所更是缺失。
据了解,青麦坊今年预计将组织100场戏剧演出,全年预计参与观剧6万人次。
记者 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