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梨园世家唱念做打里传承家风
2017-02-21 10:2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闵宇海参加社区活动时,与女儿同台演唱京剧

  中国江苏网2月21日讯 每周一、二、三,85岁的闵宇海老人都要从北区鸿福二村,来到闹市区的四望亭社区或皇宫社区,过一把“京剧瘾”。

  闵宇海退休前是京剧团的一名武生,他的夫人也曾是同一剧团的文武花旦,不仅如此,他上一辈的岳父、下一辈的儿女,也有3人分别是京剧、扬剧演员,可谓梨园世家。充满戏曲氛围的家风,不仅仅在传统戏曲故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更在学戏过程中养成了勤奋与规矩意识。

  江西小伙河南姑娘

  千里姻缘京剧牵

  千里姻缘京剧牵 

  闵宇海原来是江西人,他的夫人张莉华则是河南人,两人因在同一剧团唱戏而相识。

  据闵宇海介绍,他的父亲去世早,家庭条件比较差。小的时候,他有一个邻居在剧院负责验票,他几乎天天跟着这位邻居到剧院看戏,没事时就在舞台上打滚、翻跟头等,一家京剧团看中他的机灵与调皮,将他收为徒弟,他从此走上了京剧之路。出生于河南的张莉华也因家庭原因,被唱京剧的养父收留,养父从小培养她唱文武花旦。

  1949年前后,剧团与演员流动性都比较强。闵宇海先后在南昌、上海、常州等地剧团唱戏。1955年,闵宇海在恩施京剧团时,与张莉华相识,3年后两人结为夫妇,1960年,他们俩一起调入当时的扬州京剧二团做演员,从此再也未离开扬州。16年前,张莉华去世。

  过去进剧团学唱戏

  规矩是打出来的

  作为85岁的老演员,闵宇海经历了旧时代的学徒,他说,学戏首先学规矩,这规矩不是说出来,而是打出来的。

  闵宇海告诉记者,解放前的剧团都是私人性质,团里招小徒弟进来,由于尚未发育,不知道孩子将来朝哪个角色方向发展,所以先将基本功练牢,这些基本功包括拿大顶、跷腿、翻筋斗等,他那时练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但师父说:“要想人前多粹,就得人后受罪。”

  过去演一部戏,一般都要4个小时左右,夜里十一二点钟才睡觉,早上5时多又起床练功,小徒弟起不来,师父就用演戏用的刀皮子打屁股。剧团要求演员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剧院做准备,化完妆后默戏,师父说,这是“早办三光,晚办三慌。”另外,师父还教育小徒弟尊敬年长的同事、以“救场如救火”说明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等。

  女儿小时就上舞台

  长大后成扬剧演员

  闵宇海与张莉华育有两儿一女,由于父母的影响,三人都曾在剧团工作过,其中女儿闵燕霞还是省扬剧团的花旦,两年前才退休。

  据闵宇海介绍,闵燕霞从小就被他带在身边,他与妻子在台上演戏,闵燕霞在台下看,三四岁时,闵燕霞就在京剧《秦香莲》中饰演秦香莲的女儿冬妹。10多岁时,省扬剧团与南京艺术学院联合来扬招收学员,闵燕霞被选中,毕业后分进了省扬剧团。

  闵宇海的大儿子也曾是扬剧团的演员,小儿子则曾在扬剧团乐队工作过,后来两人均转行。闵宇海说,他这一大家子中,他的岳父、他与妻子、他的儿女共有5人都是戏曲演员,家庭戏曲氛围很浓,如今他的两个孙子、一个外孙虽然没有专业培训,但也非常爱好戏曲,亲朋好友聚会、KTV娱乐等,孩子们也常常唱京剧、扬剧等。

  从戏曲中学习做人

  从唱戏中学习做事

  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一直在演绎着传统的道德准则,而作为戏曲演员,更要有良好的基本功与规矩意识,舞台上的故事到了家庭就是家风。

  闵宇海告诉记者,传统戏曲中的美德不胜枚举,其中有爱国、诚信、谦虚、勤俭等,他与妻子就经常用戏曲中的故事打比方教育儿孙们。勤奋与懂规矩是做一名戏曲演员的品德“基本功”,有了这一“基本功”,就是从事其他工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他的两个儿子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市,在家庭规矩意识的熏陶下,两个儿子聪明但安分守己。

  自从退休后,闵宇海就活跃于扬州的票友活动中,如今每周的一、二、三,他还从鸿福二村来到四望亭或皇宫社区,与票友们一起唱戏、听戏。另外,闵宇海还参加社区的演出活动,今年元宵节前,他与女儿在四望亭社区的“元宵晚会”中,联合唱了一段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爹爹留下无价宝》,他饰演李玉和,他的女儿饰演李铁梅,父女俩的专业演唱赢得了居民热烈的掌声。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