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忠浩
2023-08-23 14:32: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他是一位有梦想的工程师,将工作中的建设经验整编成册;以科研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他将初心使命践之于行,以铮铮铁骨担当先锋模范。他就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忠浩。走出校园,扎根一线建筑行业14年,秉持着“初心不改,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如今他已是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者,也从一名基层工程师成长为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龙港体育中心、学校项目项目书记、项目经理。

时刻扎根一线,勇攀高峰

创新全国首例90m大跨度弦支网壳张弦梁安装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创新长江漫滩岩溶地质建筑工程全国最深142m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作《大跨度钢结构张弦梁施工技术》专著被选为高校教材;打造的创新工作室发明专利13项,为企业节约成本6500余万元……十四年艰苦奋斗,十四年上下求索,造就了张忠浩一份份亮眼答卷。

在面对全国首例90米跨度弦支网壳双曲预应力张弦梁空间结构时,张忠浩的设计与施工经验并不丰富,在施工中先后遇到了2号展厅张弦梁预应力张拉索力值满足要求但起拱值不满足要求、高空滑移速率不均匀等技术难题,且经过多次张拉都不能解决。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张忠浩组织召集设计、专业分包等部门召开研讨会,采用TEKLA、midass、sap2000、BIM、3D扫描等技术软件不断分析张拉力值模拟、滑移摩擦介质选型、振弦力值监测等现场试验、专利发明,甚至带领项目科技攻关团队咨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空间预应力钢结构领域科研院校专家,找到了预应力张拉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举攻克巨大技术难题。

2022年10月,张忠浩带领龙港体育中心、学校项目团队踏上新城这片“滩涂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丛,飞鸟难以立足的淤泥池,项目周边尽是河流与湖泊……然而,“流塑型”淤泥地质的施工特质并没有让其退却,他立即组建项目技术攻关小组,搭建项目“创新工作室”、“智慧展厅”等技术创新平台。深入研究桩基选型与施工技术难题、流塑型土质基槽开挖与支护方案选择。经过多次的专家咨询预评审,他也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在他的引领下,项目提前7天完成初、高中地块桩基施工并一次性通过温州市优质桩基过程验收,实现了完美履约,给业主交付一份精品工程,合格答卷。

而在另一边的体育中心工程中,面临“全国首个单侧支撑的弧线型箱梁 +悬挑桁架外包PTFE膜的月牙形屋盖体系”的结构形式,团队既要考虑到龙港地处沿海地区,台风直面袭击的抗风揭技术难题,还要兼顾施工过程中的平面失稳要素。张忠浩正带领项目技术攻关小组与国家钢结构领域专家、设计、专业施工团队进行研讨,通过制作模型走进同济大学风洞实验室,进行抗风揭实验。旨在完成这一集技术攻坚、建筑创新为一体的龙港新地标。

在多年的工作中,他的成就不仅仅只有这些……他始终怀揣着对建筑技术的无限热爱和对建筑行业的赤诚之心,工作之余他将创新技术成果整编成册,将新技术分享给更多人,将劳模精神的“火种”传递给更多的青年人。

攻克技术难关,勇担重任

“没有可以使用的钻头,我们为何不去发明钻头。”再难啃的“硬骨头”,张忠浩势必也要把它搞定。在长江漫滩岩溶地质建筑工程中,团队集思广益,用“子弹头”钻头飞速下挖,遇顽石换“尖刀头”钻头破坚,辅以项目自主研发的“牙轮”钻,在泥石交界处“笔走龙蛇”……历经3个月,142米超长桩成功扎根于长江畔,一套创新设计研发的不同地质环境使用不同钻头施工方案解决了这一“刁钻难题”。新技术工法成功攻克长江漫滩岩溶(溶洞)复杂地质环境下全国最深142m钻孔灌注桩及80m超深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建筑技术空白。

“作为超长桩落成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应该将这些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进行总结、分享,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张忠浩再次有了将它们编纂成册的想法。2020年,他的著作《岩溶质地142米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运而生。

“我们这一代,不应该因为舒适和安逸而虚度,这一段年华的流失应该换取丰硕的成果。”“每一种创作性的工作,都是一种挑战。”……从张忠浩的文字中,不难发现他那不惧艰难险阻,攻坚勇往直前的性格。在巨大的精神鼓舞下,他日日扎根一线,时时探索思考。基于多年的钢结构施工经验,同国内多项大跨度建筑工程实例和技术成果相结合,对此类施工进行了详尽分析和揣摩。准备成熟后,张忠浩便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了《大跨度钢结构张弦梁施工技术》的创作中。

从春的花红柳绿提笔,到冬的银装素裹结稿,一年时间里,张忠浩完成了26万字的书稿,一本创新钢结构施工技术、实用价值高、专业性强的著作落地。2021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将其列为建筑专业选修课程教材,对高等学院教学、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弘扬模范精神,永葆初心

长江洪水泛滥时,他日夜坚守在长江大堤一线;疫情肆虐之时,他深入街道社区支援抗疫,不怕辛劳连续奋战……他的挺身而出,让虽不厚实的臂膀给了百姓最踏实的慰藉。

一直以来,他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传承与弘扬模范带头的精神。这也让他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创新求索,技术精湛的专业能力,让他荣获 “中国建筑工匠”“十三五·先进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创新的建筑施工技术成果更是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并被评为“江苏省‘杨子杯’优质工程”评审专家。

不经历冬的严寒,夏的酷暑,五谷是无法长成的。从长春会展中心到龙港新城,他走过全国二十余座城市,研究行业领先的施工技术成果,汲取专业领域的先进做法。他也曾遇过荆棘,狼狈不堪,四处茫然,但自从迈开脚步的那一刻起,他便时刻鞭策自己,战胜懒惰和畏惧。

回归生活,他更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作为一名党员,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他满怀激情参与著作《永远跟党走》一书,将共产党员的初心镌刻在文字中,用文字的力量传递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用奉献和行动,表达着对文学、对建筑行业的热爱,用智慧和汗水来诠释推进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追求。

生逢伟大时代,惟有奋斗,方不负青春韶华,这是他的铮铮誓言;向往生活,心存阳光,必有诗和远方,这是他的浪漫情怀;如今他依然奋斗在建筑施工一线,用青春热血、豪情壮志书写着新时代的绚丽画卷!

(乔加林 杨晔)

标签:
责编:陈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