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2021-12-08 15:05: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百年党史是一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风史。近年来,靖江市深入贯彻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群众活动,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有7400多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00多场,形成了“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员奉献在一线”的鲜明导向。

搭建规范化、精准化工作管理平台

制定活动实施办法,构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机关单位党组织发动党员到社区报到,镇街(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通过“各方同参与”让“群众得实惠”。着眼“群众需要什么、党员能干什么”,社区党组织设置多样化公益项目,组织党员成立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多对一”服务。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体系,作为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开拓志愿服务绿色通道。设置管理员、单位、镇街、社区和党员五级账户,在线协调指挥、传输数据。党员线上报告服务清单,经镇街党组织审核后,社区党组织线上发布活动招募信息,实行“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活动结束后,社区针对党员服务表现,在线记录爱心时间分、给出社区评价分,系统自动换算党员公益积分。

设置积分兑换账户,形成工作激励管理闭环。出台公益积分管理办法,明确积分按年度结算,可兑换社会公共服务,形成“活动组织—积分记录—活动监管—积分应用”工作链条。制定公益积分兑换细则,联系第三方社会组织,依托本土电商APP平台,设置兑换账户,便于党员凭账户存储分值在本地商家进行消费。根据有关规定,明确消费积分兑换资金专项渠道,按照财务审批程序和相关规定进行报结,实实在在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多渠道发现问题,深入调研寻找症结

当前,“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常态开展、影响较好,但通过线上数据分析及线下“四不两直”抽查,发现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民实事内容不够实。一方面,项目聚焦不准。一些社区文艺演出、政策宣讲类活动占活动半数以上,“为社区工作者办事”多于“为社区群众办事”。另一方面,活动不够走心。在一些活动现场,不少居民群众并不清楚党员进社区干什么,有的即便知晓也是不置可否;活动组织能力不够强。一方面,工作精力分散。一些社区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没有把组织活动当作持之以恒的工作来抓。另一方面,专业水平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缺少点子和办法,把志愿服务简单等同于打扫卫生、走访慰问等“老一套”;党员参与质量不够高。一方面,供需不对等。有的活动“人多、事少”,不少党员无事可做。有的活动“事多、人少”,一些党员报名后却缺席。另一方面,服务不务实。一些党员参与活动主要为了获取积分,全程“重在参与”。

近期,靖江市开展专题调研,与部分机关单位、镇街、社区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找到了影响工作质态提升的症结。

计划不周密。社区日常事务繁杂,一些社区干部对组织活动抱有“临时突击”思想,计划性不强。同时,不少社区发布招募信息前,没有征求群众意见,活动局限于几个“场面动作”,久而久之,群众自然“不买账”,资源利用不充分。有的社区来自同一单位的党员人数较少,活动时经常“单兵作战”,难以形成“集群优势”。而且,机关党员来自各行业,一般都有专业或特长,但一些社区搞“大锅饭”,导致党员一令一动、不令不动,过程监管不较真。机关单位对社区而言是上级,导致社区不愿意“唱黑脸”,工作中“打和牌”。而且,一些机关单位平时不重视党员进社区情况,临近年度考核或评先评优时,向镇街、社区打招呼,紧急开展活动,争取“及格分”,降低活动公信度。

用好“连心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应当用好“在职党员进社区”这座“连心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各方组织力量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落实落地,激发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注重统筹规划,在提升工作质态上下功夫。优化资源对接。建立机关单位、镇街(社区)党组织双向对接机制,由机关单位根据职能特点,提供资源清单;社区依托群众所需,形成需求清单;镇街结合治理实际,制定任务清单,推动机关服务资源、群众潜在需求充分对接;精准计划安排。将“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列入镇街民生实事项目,结合“三个清单”内容,指导社区以“季度重点突出、月份主题鲜明”为标准,制定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并成立工作专班,确保活动开展规范有序;搭建交流平台。镇街每年选取一定数量的社区,探索实施“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聚焦群众满意度、目标完成度、社会影响度等关键要素,以点带面深化工作效果。对工作质量高、群众反映好的,组织镇街、社区相关负责人实地观摩体验,推动工作正循环。

树立专业导向。在提升服务效能上想办法。紧扣为民主题。镇街(社区)结合“大走访”“接待日”等活动,收集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性设计活动项目。重点关注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定期发布“靖语心愿”,研究建立托底保障机制,尽力让每项需求都有回应、有落实。

发挥优势特长。采取工作地和居住地报到相结合的方式,由党员带动机关资源下沉一线。鼓励有条件的在职党员,联合有同类特长的在职党员、社区群众等,创办公益性社会组织。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单位,在社区设立固定服务点或固定服务日,建立服务居民的长效机制;加强队伍培训。实施社区专职工作者能力提升行动,探索建立“两委”班子资格准入机制,联合民政部门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实行全员轮训,提高社区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覆盖率,推动社区干部以专业方法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建立制度优势,在提升管理水平上做文章。严格质量把控。镇街制定“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审核办法,严把社区活动发布的审核关口,确保项目设计合理。建立专项巡检制度,年度内完成对所属各社区的督导任务,对工作质量较低、群众意见较大的社区和个人,及时予以提醒;强化过程管理。社区制定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性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行“二次签到”,加强全过程监管。建立公示制度,活动前日,在社区醒目位置公开活动内容。结束当日,在醒目位置公开任务完成情况,以群众监督提升工作实效;加大结果运用。机关单位强化领导责任,把“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纳入支部主题党日交流,作为支部述职和个人交流发言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参加情况半年通报制度。探索推行中层干部考察进社区,把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现实表现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全方位了解识别党员干部。

(作者:王瑾 中共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标签:社区;在职党员;党员
责编:马丽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