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宁:以生态修复擦亮滨江最耀眼“新名片”
2020-12-09 10:28: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长江南京江宁段,是万里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

自江豚广场极目远眺,昔日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长江江宁段沿岸,如今已经形成了一条滨江绿色生态长廊。

11月22日,“大江奔流携手共进 主战场 主动脉 主力军——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活动走进长江江宁段(江宁滨江开发区),在这里,联合考察采访团看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齐头发展的奋进画面。

滨江综合治理

江豚回来了

长江江宁段全长19.08公里,均在江宁滨江开发区内。

曾经,长江江宁段沿岸“散乱污”企业密布,造船厂、修船厂扎堆,滥捕滥伐情况严重,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经济发展也遭到桎梏。

近年来,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下,江宁区把修复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作为压倒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先后出台了《江宁区长江岸线江宁段、秦淮河沿线生态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江宁区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实施方案》《江宁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方案》等,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岸线整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推进生态修复。

目前,江宁区对长江江宁段沿江19.08公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修复,累计拆除、整治“散乱污”企业52家共计8.5万平方米,累计绿化造林、环境提升1.84万亩,高标准打造“临江、近江、见江”的沿江堤滨江公园。

今天,占地400亩的滨江广场,俨然成为一处“城市森林”,绿植、鲜花交相辉映,江风徐徐、四季有景。除此之外,沿江地区还打造了休闲运动的场所,建成篮球场、足球场、游乐场以及近4000平方米的儿童沙滩,市民置身其中,幸福感和获得感都得到了极大提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江江宁滨江段沿江生态环境质量,达到5年来最好水平。

环境好了、水质变了,江豚回来了,长江江宁段彻底“美了起来”“红了起来”“灵动了起来”!

新济洲生态修复

物种丰富了

除了滨江综合治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是江宁区在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的又一典型实践。

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6.7平方公里,位于江苏与安徽马鞍山交界处长江江宁段的最上游,包括新济洲、新生洲、再生洲、子母洲、子汇洲等五洲,被称为江苏长江第一洲。

新济洲岛上原有居民1123户3668人,2000年11月,江宁区政府对新济洲上的住户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居民全部搬迁后,新济洲以生态建设为主,逐步成为江中绿岛。2016年7月,这里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以及我国独具特色的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2019年8月,根据市、区政府的要求,这里又启动了“新济洲国家示范湿地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新济洲的生态建设。

通过综合治理,截至今年2月,新济洲共有脊椎动物33目88科184属269种,底栖动物5目5科9属10种,浮游生物109属20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7种。近期,新济洲更是完成了生物多样性展示馆的建设,未来2700平方米的展馆空间将隐藏在生态景观之中。

在保有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减轻人为活动带来的影响,岛上的路灯是太阳能路灯,柏油马路从码头修到核心区便戛然而止。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枯藤老树保持原状,枯死的芦苇也不去清理。

修复和保护后的新济洲,现已成为动植物的乐园。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令人动容。

以生态为底色

以先进制造为方向

长江江宁段生态修复成绩显著,而以生态为底色,江宁滨江的产业也在朝着先进制造业方向快速发展。

2003年以来,在拆除、整治“散乱污”企业的同时,江宁滨江累计引进项目300多家,初步形成了重型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体系,跻身“江苏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

进入新时代,置身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大坐标”,江宁更是提出加快打造“千亿级滨江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坚持“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并举,腾出环境容量和宝贵空间,推动发展动能转换。

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高端进、低端退,“进退”之间,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

目前,中兴通讯在国内规模最大的5G制造基地就在江宁滨江,LG化学锂电池项目、格力等在内的总投资千亿元的多个重大项目均落户在江宁滨江。这些知名企业对应的上游原材料企业等,在江宁滨江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构成一个充满智慧的高科技生态圈。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还将吸引上万高端人才来此就业,推动大量高素质人才向园区汇集。

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樊向前对此深有感触:“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江宁滨江最耀眼的名片,良好的生态,又有力推动了区域的招商引资。”

樊向前说,越是深入实践越能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当下,江宁正着力构筑“3+3+3+1”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新兴产业“航空母舰”,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坚决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永葆“一江清水向东流”。

(胡春春)

标签:
责编:马丽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