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满城花香。9月26日,由澄江市委、市政府和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澄江市委宣传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宣传策划中心承办的“一泓深蓝的湖 一座生态的城——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启动仪式在澄江举行。
此次“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活动为期三天,活动期间,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北京日报、云南日报、浙江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记者齐聚澄江抚仙湖畔,走进“诗与远方”。
碧波荡漾的抚仙湖“因水而秀”
澄江市地处云南中部,素有“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的美誉,其境内的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与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系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100.8公里,平均水深95.2米,最大水深158.9米,平均透明度为5~6米,最大可达12.5米,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和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0%以上。因此保护好抚仙湖相当于为全国人民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
中共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在2020年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采访启动仪式上介绍,没有抚仙湖的Ⅰ类水质,澄江将一无所有!为此,澄江实行了史无古人的护湖行动,高质量完成2.2万人生态移民搬迁、15.17万亩“森林抚仙湖”、环湖截污治污等“三个一次性”工程,使得抚仙湖保护治理全面转向标本兼治、系统治理阶段,抚仙湖水质目前总体保持Ⅰ类。
记者从澄江市环保局获悉:该市主要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的模式,将抚仙湖流域划分为6大片区开展截污治污。截止目前已完成抚仙湖径流区200个村落截污治污,铺设主管230千米、支管295千米,安装一体化设备45座,净化槽8座,新建三家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为切实有效截断城乡生活污水,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保证抚仙湖稳定Ⅰ类水质,澄江市于2019年6月及时召开截污治污市、镇、村三级动员大会,将城区4个社区以及2个镇(街道)集镇所在村(社区)纳入网格,划分为7个大网格68个小网格,明确任务分工、压实责任,同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建立抚仙湖流域122个“河湖库渠”市、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体系。2019年,抚仙湖流域玉溪市级河长开展巡河65次,澄江市河长开展巡河313次,乡镇级河长开展巡河6202次,村级河长开展巡河7250次;2020年截至7月31日,澄江市级河长巡河149次,镇(街道)级河长巡河4889次,村级河长巡河2935次。
“秋风掠过的湖水,留下涟漪在心间。”李健的一曲《抚仙湖》,将澄江这一“玉溪的眼睛、云南的名片、全国的财富”唱得美丽动人。
南京专家揭开“帽天山化石”之谜
让澄江走向世界的,不仅是宛如仙子的抚仙湖,还有帽天山的远古化石。
1984年7月1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帽天山采集高肌虫化石,一锤下去,意外发现了一块珍贵的纳罗虫化石,从而敲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时空之门。
“你知道吗?你爱吃的三文鱼在帽天山脚下能找到它的元祖,‘云南虫’竟然是现在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它的发现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突破……”据侯先光介绍,澄江动物化石群指的就是澄江化石地。澄江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和“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帽天山总共有200多种5.3亿年前的动物物种化石,其中许多连皮肤、神经、触角、内脏器官细微之处都依然清晰可见,保存程度堪称完美,这在全世界考古史上极其罕见,现在几乎所有物种的生命起源,都在这里了。
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介绍称,澄江化石地于2012年7月1日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亚洲唯一、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见证了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埋藏着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
打造国际旅游康养会议之城
“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澄江市地处云南中部,素有“生命摇篮山水澄江”的美誉,属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范围,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近年来,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建生态、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澄江市委书记孙金会在“一泓深蓝的湖一座生态的城—2020全国党媒走进澄江市”活动中介绍,按照“保护第一、治理为要、科学规划、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开放兴市、旅游强市”三大战略,澄江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行创新之策、汇开放之源,奋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澄江三面环山,南部临水,背山面水,梁王河、抚澄河、东大河三条入湖河流穿城而过,以“山、水、田”三大景观要素形成整个城区的大基底,主城区依山面水傍田园,突出体现澄江坝区“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景观特色,这是国际旅游、康养、会议中心城市的根本,另外借助某知名大学医学院的落户,大力发展康养产业,这就是城市发展所谓的‘门当户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是澄江市加快建设“三个国际城市”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决胜时期。
如何打造国际旅游、康养、会议中心城市?澄江城市规划局负责人称,必须以水定产,做强“三个国际城市”。在现有旅游业基础之上,“强链”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国际生命健康城规划,“补链”发展澄江大健康产业;依托抚仙湖良好的生态人文资源,围绕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建链”发展会议会展产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依水、兴城、谋划抚仙湖区域三大产业发展新思路。以水定城,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打破现有“环湖经济”的固有发展逻辑,以生态分析及环境容量测算为基础,制定城乡发展策略,划定城镇发展边界,避免城镇蔓延式发展。
“秋风掠过的湖水,留下涟漪在心间。”澄江因水而秀,因石而名。340多万年来,“世界深蓝湖区”、碧波荡漾宛如仙子的抚仙湖与日月同辉;5.18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这里壮观呈现;2000多年来,古滇文化的故城依旧散发着墨香的底蕴与薪尽火传的故事……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更将崛起一座世界性旅游、康养、会议中心之城,我们期待着!
秋意渐浓,碧波荡漾。“秋风掠过的湖水,留下涟漪在心间……”
(新华日报记者许建华 潘瑞凯 发自云南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