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周落下帷幕,在行业大咖们思想激荡的这场盛宴里,我们得以更加清晰把握国际生物医药行业脉络,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路径。长期来看,一次大的盛会对一个城市将是一次洗礼和提升。对于东道主城市无锡来说,这场盛会过后也给城市留下更多思考和奋进动力。
站在千亿元台阶之上的无锡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向2022年实现2000亿元的更高目标迈进。围绕这个增长目标,如何厘清资本、政府决策等要素在其中的定位,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在无锡汇入全国乃至世界生物医药发展蓝海的今天,人们更寄希望于这方水土的创造与智慧。
生态圈创新
平台型企业间合作模式更多元更深入
由平台企业串起的一个个产业链生态圈正在加速形成。
本月23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在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上宣布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官宣迈向产融结合模式的创新园2.0阶段,并携11家新入驻企业亮相。24日,宜兴市政府与阿斯利康联手打造的全球创新孵化平台宜兴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以及阿斯利康大学行业赋能基地正式揭牌,并迎来首批创新载体、项目的落户。
在企业生态圈的创新模式层面,合作开放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平台模式也更多元。除了阿斯利康打造的创新孵化平台,药明康德这样的研发服务外包型平台外,还有一些企业打造的开放式研发平台,也正越来越多地走入大众视野。
今年1月,健适医疗宣布将完成对泓懿医疗的全资收购,发力布局神经介入领域。3月,健适医疗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hockWave Medical组建合资公司,引进全球顶尖的医疗新科技——“血管内冲击波”钙化处理技术,借助健适在无锡的研发生产基地,完成技术转移和国产化。在健适医疗开放的医疗科技平台上,既有自己的原研产品,也有类似通过收购、合资等方式引入的合作项目。据介绍,合作研发、授权、代理等模式引入的绝大部分技术,生产研发都放在无锡,落地后再消化提升,并开发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科技医疗开放平台的搭建,无疑让企业间的合作从纵向产业链延伸转变为横向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企业间的跨界合作频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峰会上,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在谈及企业创新时曾提到,“自主研发并不等同于自己研发”。健适医疗董事长兼CEO王欣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同了这种说法,“以往的创新更多的是内部创新,纯内部研发速度慢,但市场不会等人。而开放式研发模式以平台换技术,可通过整合国内外资源帮助加速本土创新,最终把全球顶尖的技术、产品以更可及的价格带给医生、患者。”
逻辑创新
聚焦潜力赛道挖掘细分领域的种子
资本市场是最敏锐的,生物医药领域成了近两年来机构的“心头好”。与此同时,机构在投资过程中也越发谨慎,力求在大的利好环境中精准聚焦“潜力赛道”。
大健康产业风头正劲,下一波黄金赛道在哪?国联集团医疗大健康团队负责人薛志峰表示,“好的、大的、热门的赛道基本上大家都能看到,但整个行业的逻辑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对于细分领域优秀企业的挖掘越来越考验投资人的专业能力”。他认为,生物创新药仍然还是大健康产业的第一大赛道,也是基石赛道。在国联集团已投的大健康产业项目中,生物医药项目数量占比超过一半。目前他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针对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肿瘤治疗的有差异化的药物或者技术。薛志峰表示,因特别热门的靶点在一级市场估值过高,未来投资不会选择特别热门的靶点。他的投资理念是寻找有爆发力,或者相对小众但有特殊护城河的项目。
医疗器械是大健康产业另一个重要主题。薛志峰特别关注的细分领域包括流式细胞仪、血气分析仪等有源式医疗器械,以及微创介入类器械等。据介绍,流式细胞仪、血气分析仪等领域90%的产品被国外品牌垄断,有着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而微创介入类器械代表了另一个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心脏手术为例,现在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做完手术后很短时间后病患就能离开医院。“这种革命性的医疗器械未来前景很广阔。”薛志峰称。
生物医药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将原研新药设想从0到1形成化合物,需要科学家,更多的是“科学”工作;进入产品开发打磨阶段,从实验室化合物变成的过程中,需要有工程师背景,更多的是“技术”工作;到临床试验阶段时,医学背景的专业人才就更加重要。薛志峰称,一般大企业的人才储备会比较充足;初创型企业在初始阶段很难吸引到很好的人才,因此对于创始人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投资以后,机构也需要尽力帮助企业进行投后管理。
生物医药作为永远朝阳产业,投资热潮还在持续涌动。一些投资人认为,无锡当前的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处在国内第二梯队的领先位置,未来通过产业引领、科技创新、资本赋能,无锡有希望往第一梯队进位。
理念创新
城市应以更多试点之举缩短培育周期
舟至中流催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当前,无锡大健康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一个以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倾力打造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破局点在哪里?
无锡要找到自己的赛道,先要审视自己的优势在哪。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一大优势是平台型企业多。“资本撑住,然后通过平台企业引进人才、带来团队、落地项目、壮大产业,这是一种缩短培育周期的很有效的路径。”做产业,最终都是以人为主。在城市产业生态圈构建上也可遵循同样的思路,“无锡有着丰富的山水资源,有着风景最美的马拉松跑道,本身和康养产业深度匹配。未来如能打造一个生命健康领袖俱乐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邀行业大咖们来无锡跑跑步、谈谈项目,也是一种靠城市鲜明特色、魅力吸引人的方式。”
无锡这座活力创新城市,在开放性、包容性上也应做好领跑者。采访中也倾听到很多企业希望无锡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更多创新试点之举的心声。产业最后都是和健康事业挂钩。从产业后端的医疗机构一块来看,企业家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医保支付的创新、互联网医院和数字化医疗的创新。以数字化医疗为例,无锡有着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可争取把更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工程中心引入无锡设立分中心。作为产业前端的大学,有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以把江南大学的药学院、医学院、食品、生物工程等优势学科整合,依托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加速成果转化,在大学周边落地一批企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
优质企业集群的打造,少不了好的生态土壤,其中政策是一份笃实的保障。去年,无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了15条政策。市科技局相关人士表示,政策出台后就要力保延续性,最重要的是兑现。以普惠政策为基础,对于个别重大项目如总部经济落户或在锡建重大平台项目的,可结合落地板块特事特办,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落地成长方案。
相比其他行业,生物医药产业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资本走得更靠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无锡专业的资本团队还不够多,不利于好项目的挖掘。尤其是在企业最需要钱的初创阶段,天使基金还比较缺位。
看到长处,也看到差距。期待无锡,以更稳健的步伐、更开放的姿态驶入世界生物医药发展的蓝海。(记者 朱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