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苏州观察 > 正文

0

太仓“定制村官”做实“强基工程”

来源:新华日报   2017-11-24 14:55:00

  最近这段时间天气不错,潘鋆皓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农忙阶段。作为太仓市城厢镇万丰村海丰农场的负责人,他必须趁天气好“抢收”村里几千亩水稻田。“收割、烘干、加工、包装……早上7点到村里,晚上9点才能走。虽然辛苦,不过学到了很多知识,值!”这位出生于1995年的小伙子,话语间有着超乎他年龄的沉稳和干练。

  潘鋆皓去年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打小就没下过田,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却是去村里干农活。作为太仓市首批农业委培生,他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现在村里种田的普遍年龄在50岁以上,年轻人都不会干农活,要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实新生力量。

  太仓自古被誉为“皇帝的粮仓”,在苏州“四个百万亩”工程中,太仓有近50万亩,连续多年在农业部发布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位居前列。该市有大型合作农场近百家,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生产,但现在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人员,“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矛盾突出。

  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更好解决村级后备干部人员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太仓创新推行“定制村官”培养模式。2013年太仓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面向本地应届高中生招录定向委培生,就读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学院。

  目前,太仓已先后委托培养了两届199名“定制村官”,并将其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统一规划,全部充实到基层一线,实行分层、分类培训、“一人一档”,且规定镇(区、街道)及以上部门不得任意借用。在“训”“管”“用”等关键环节上大胆创新和实践,建立健全农业委培生培养、储备、管理和使用机制,着力培养一支政治文化素养好、农业发展能力强、基层管理水平高、留得住扎下根的优秀农业委培生队伍。

  根据“定制村官”的特点和岗位需求,采取菜单选学、现场教学、跟班体验、集中轮训等方式,广泛开展党性党风、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基层管理、农业技术、廉洁自律等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实效。实行“师徒式”培育模式,根据每位“定制村官”的能力素质特点配备村干部“导师”,突出热爱农村、投身农村、扎根农村的主体思想和“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担当,从工作作风、业务知识、处理基层事务等方面进行传帮带。

  沙溪镇半泾村是太仓有名的富村,其“发家之道”就是农业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等。“现在村里各项事业发展很快,需要年轻人充实到队伍中来。”村书记王建宏说,今年村里来了3名“定制村官”,根据发展需要分别分配到村社会管理、乡村旅游、农业生产条线,今后还将根据情况安排参与环境整治、拆迁安置、矛盾调解等工作,提供更多接触群众、熟悉基层的机会,让他们在多岗位锻炼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21岁的陈一帆今年7月毕业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3月份就到半泾村实习,从农场、合作社、电商等各个岗位轮岗,最后选择了农业生产。“我自己对农业很感兴趣,一次去外地开会,在食堂吃到一个玉米味道特别好。我就回来自己研究,买种子试种了小半个大棚,最后成功了。”陈一帆告诉记者,在学校时曾自费去荷兰学习3个月,感受很震撼。“荷兰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十分完善,而企业的规模做的很大,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加强农业委培生培养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村干部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的‘保险杠’”。太仓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建江说,农村年轻干部队伍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基础,农村年轻干部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农村事业就有动力、有前途、有希望。

  为加快培养更多服务于农业发展、扎根于农村基层的高素质技能型村级“两委”后备干部,太仓市委组织部通过做精培育、抓细管理、从严选用“三步骤”,帮助“定制村官”卯足干劲,积累农村实践经验,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按照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农业委培生政治理论素养、现代农业技术、分析处理问题等能力。

  同时,重点选拔一批工作作风好、服务能力高、农业技术精湛、群众基础良好培养成为农村工作骨干力量、村级“两委”干部人才。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重点库。截至今年9月,“定制村官”队伍中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已有12人,在改善农村干部结构、充实后备干部储备、增强农村组织活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本报记者 潘朝晖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