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文化建设上持续发力
8月16日,南洋(江苏)创新中心暨南洋理工大学江苏技术转化中心签约落户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作为全球顶尖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中国开展业务的窗口和基地,中心将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
独墅湖畔崛起的这座科教新城,已经习惯于全球顶级高校的垂青。15年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累计引进包括哈佛、牛津在内的29所中外高等院校、10家“国家队”科研院所和3500多家创新型企业,大步跃升为创新网络发达、创业行为活跃的新型国际化创新社区。
探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快速发展的奥秘,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里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全球知名高校和人才来创新创业,除了城市环境、产业氛围、政策体系等显性要素,还借助了隐形的“文化力量”。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重视文化建设,通过引入高端文化资源,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广泛凝聚精神力量。”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丁立新认为,硅谷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硅谷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硅谷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吸引了全球优秀人才投身硅谷。“我们要在全球打造‘东方慧湖’,就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慧湖文化’,从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打造“慧湖文化”品牌,“东方慧湖”十年磨一剑。
以高端文化满足精神需求。一个“湖畔论坛”,让人感受到“东方慧湖”的文化张力。这个创办于2006年的讲台,至今已推出100多期,迎来150多位主讲人,其中各国院士8人,诺贝尔奖得主4人,他们围绕“学术百家”“文化聚焦”“商界纵横”“政坛风云”四大主题发表见解。“论坛在创办之初,就确定了‘高端性’的定位。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满足区内高校师生对于文化交流的需求。”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吴颖说,历经11年的发展,“湖畔论坛”已成为区内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公共平台,营造了浓郁的区域文化氛围,形成了文化特色。
以学术文化策动产业发展。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被称为“分子生物学的摇篮”,名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研究学院之榜首,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设立了亚洲唯一的分支机构。经过8年多的运营,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亚洲会议中心已被公认为亚太地区学术质量最高、涵盖领域最广、年会务量最大的生命科学交流平台,带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的落户。外界曾经对园区费力引进冷泉港十分不解,如今却对这个“神来之笔”赞叹不已。“西有硅谷,东有慧湖;硅谷有斯坦福,慧湖有西交利物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我们希望以大学为平台,吸引更多国际技术、人才和创新理念在此落地,从而服务社会。
以校园文化引领高校合作。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了文化工作共享平台,29所院校加入,轮流办活动,其他院校一起响应。草坪音乐节、国学文化讲座、中外文化嘉年华、慧湖之夜文艺汇演……每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多达200余场,不仅密切了高校间的联系,还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如纽带,带来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城”。2015年4月,区内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苏州独墅湖高校发展联盟”,推进区域高校资源共享。
以创业文化激活创业氛围。今年7月,第三届苏州独墅湖大学生创业夏令营开幕,吸引了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32所院校的95名学生参加,他们慕名前来是因为这里有着不一般的创业文化。2015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整合区域内高校、科技孵化器、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等诸多要素,成立独墅湖创业大学,为有意愿创业的创业者提供培训与服务。这个大学不寻常,知名教授、行业专家与优秀企业家共同构成了优质的导师队伍;学生也来自于校内外,既有大学生,也有广大社会创业者;课堂也不局限于校园,企业、咖啡厅,乃至广阔的社会空间,都是学员们的“教室”;教学也不止于现场授课,情境模拟、职业测评、案例讨论、小型沙龙等形式应有尽有。去年,创业大学开设各类课程101场,培训学生7200余人;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37场,参与活动的国内国外创业者超过14000人。
“持续的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个多元融合、文明和谐的区域人文环境,全面提升了人文向心力、文化竞争力和文明感召力。”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蒋卫明说,现在,“东方慧湖”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显现,高校和人才落户在这里不止是看中扶持政策和资金,更多的是对综合环境的认可。
文化如春风化雨,让独墅湖畔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蜕变为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这里,延续了苏州崇文重教、尚智好学的历史文脉,散发出开放融合、兼收并蓄的时代气质,炼化成实干创新的鲜明特质,勃发着宁静致远的发展力量。
本报通讯员 瞿小飞 本报记者 李仲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