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吴中经开区:“引育结合”交出发展优质答卷
2021-06-04 15:17: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1至5月,吴中经开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1.3亿元,同比增长51.9%,注册外资完成全年任务的90%以上——

“引育结合”交出发展优质答卷

□苏报驻吴中区记者陆宇其

初夏时节,气温骤升,与温度一样火热的,还有吴中经开区交出的一连串数字。

今年1至5月,吴中经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36.9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21.3亿元,同比增长51.9%;注册外资完成全年任务的90%以上;两家区内企业厚积薄发,鸣锣上市……

经济运行加速增长,支柱行业支撑有力,企业发展更趋稳健——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吴中经开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在项目招引、服务优化、创新转型等领域里的实效。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吴中经开区将进一步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围绕“迈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再造’一个开发区”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为当好高质量发展“优等生”交上一份优质答卷。

“基金招商”掀起项目招引“小高潮”

这个春天,吴中经开区项目推进开上“快车道”——智能制造项目“互动频频”,生物医药项目落户“步履不停”。

4月19日,优必选(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和优必选(苏州)研发中心一起开业,为经开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再添生力军;3天后,聚焦高端装备服务领域的江苏菲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经开区,有望成为智能装备服务业第一股;5月,江苏谱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经开区成立,3年内将带来3亿元的营收和不少于3个的新药项目……

作为吴中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吴中经开区确立了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汽车关键零部件、检验检测、软件三大特色产业的“3+3”的产业发展战略,同时,综保区、化工集中区、东太湖科技金融城等三大产业平台和吴淞江科技产业园、软件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三大创新载体点缀在各板块,助力区域招引符合经开区定位的高质量项目,打造现代产业的集聚地。

“在吴中经开区,一切工作围绕项目、一切工作为了项目。”吴中经开区招商局副局长马立恒说,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大同小异的政策条件下,吴中经开区需要立足自身特点、明确定位,用现有的优势打造独特吸引力。

以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招引为例,近年来,围绕“吴中药港”的打造,吴中经开区相关产业链布局已经初具规模。如何在优越的产业环境基础上,为项目落地再来上“临门一脚”?吴中经开区的招商团队找到了“诀窍”。

“生物医药企业的创始人多是从事相关技术开发的,自身资金实力有限,而创办这类企业投入又非常大,所以企业股东很大一部分都是国内外各大生物医药基金。”马立恒介绍,这些年,吴中经开区有意识地强化和相关基金的对接合作,和苏州基金、通和毓承、拾玉资本等建立起沟通渠道。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基金招商”的威力开始显现,高质量项目纷至沓来。

“在基金的推介下,很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都开始关注我们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链优势。”马立恒说,前不久,在苏州基金的“牵线搭桥”下,德弘资本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决定“牵手”经开区,让注资5亿美元的德睦兴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签约落户,今后该项目将以吴中为起点,聚焦收购上海知名专科医院以及其他生物医药项目。

“以心换心”服务企业实现“开门红”

夏天来了,随着地产枇杷杨梅的陆续上市,多家身在外地的客商常常会收到吴中经开区招商团队给他们邮寄来的一筐筐时令佳品。虽因种种原因和经开区“擦肩而过”,但双方成了交心的朋友,将来只要有机会,相信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吴中经开区的“朋友圈”。

对于政商之间这样平等互敬的相处模式,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曹莉莉印象格外深刻。“就在几年前,我们还是10多个年轻人挤在小办公室里,经开区的工作人员一次冒着瓢泼大雨上门,为公司未来出谋划策,真的很感动。”

眼下,扎根在旺山脚下尚金湾的追觅科技正经历着跨越式发展,其拥有自主产权的高速马达,多项性能均达到了全球领先,今年企业规模也将逼近3000人,全年营收预期超60亿元。“聚焦最新的高速电机马达和嵌入式AI,我们今年将在吴淞江产业园区投建15万平方米的自有生产基地,用脚踏实地的技术创新,迎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曹莉莉说。

不断优化的服务保障,是项目能不能“留得住”的关键。为此,经开区深耕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创新设立“1+N”企服网络,形成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的项目推进网络体系,项目签约落地转化率、开竣工、达产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吴中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唐闻喜介绍,目前经开区28个年度新建项目中有20个已经正式开工,进度远超年初预期。

要“留得住”,更要“跑得快”。为了进一步精准帮扶企业,吴中经开区在科学的系统化排摸后,针对辖区40家发展前景较好、转型意愿强烈、资源配置不到位的企业,通过领导挂钩、部门对接的方式,打通企业的“难点”和“堵点”,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加快转型。

4月上市的传统食品企业“味知香”就尝到了这种精准帮扶的甜头。这家年产值近6亿元、有着数千家门店的半成品菜行业第一品牌,前几年还是个加工熟食的“小作坊”。现在,经开区的帮扶为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也在吴淞江产业园开建现代化的中央厨房和研发中心,将向全国播撒“吴中味道”。

抓项目、抓进度,在吴中经开区还有更直观的体现。走进经开区管委会大楼,挂在大厅中央的重点项目建设热力图清晰地标注着所有项目建设进度,似乎无时无刻提醒着每一个进门的工作人员,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企业而言,这样的“挂图作战”更让他们安心投资、顺心发展,在经开区优质暖心的营商环境里全力驰骋。

数字化转型助力传统制造“谋未来”

迈入2021年,太湖之畔、旺山脚下、大运河边,数字化引领的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扑面而来。

走进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高度自动化的车间已为这家专注于生产工业化的电机驱动和控制系统的企业带来了澎湃的发展动力。“我们产线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自己生产的智能化设备。”公司财务部助理总监游启超表示,大部分流水线上,人力仅起到辅助作用。今年企业还将投入数亿元构建数字化平台和工业软件中心,为其他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3月,经开区“牵手”苏州汇机智造,将投资5亿元建设数字化共享云工厂示范基地;微软创新赋能暨生态加速计划——苏州云芯智联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则为辖区企业带来了多场“干货满满”的沙龙分享,利用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助力传统行业“乘风破浪”;落户两年多的赛迪研究院积极利用自身智库优势,用数据盘活吴中产业“大脑”,已经汇聚了20余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入驻……

顺应着全市数字化发展的大潮,现在的吴中经开区已经聚集了汇川技术、科沃斯、爱信AW、立讯精密、浪潮智能等4000多家工业企业。辖区基数庞大、基础雄厚的制造业也让吴中经开区的智能化转型迸发出更强劲的后劲。

今年一季度,在吴中经开区十大重点行业中,产值贡献最大的就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4.2亿元,同比增长达67.4%。此外,汽车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增幅再创新高,同比增长达169.2%。

根据吴中经开区“一核一圈一廊一区”的空间布局,以科创产业空间体系为依托,苏州南城正由西向东崛起一条集科技孵化、产业加速、高端制造和现代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走廊。

行之不辍,未来可期。

“聚焦‘3+3’产业,我们还将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上继续发力。”吴中区委常委、吴中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顾玉琪表示,吴中经开区将“引”“育”结合,引进一批有利于开发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和新经济新动能培育的项目,进一步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同时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年度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5个、智能车间12个,新增星级上云42家。

标签:苏州;智能;生物医药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