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首批落地!苏州城市“边角料”变身小公园
2021-06-04 09:53: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苏州古城水路纵横,枕河而兴,自2500多年前建城开始,一直保留着旧有的格局风貌。老城如何添新绿?建设“口袋公园”,是《姑苏区绿化和景观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的可行性尝试。什么是口袋公园?市区又将建多少个口袋公园?市民们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又有着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盘活闲置空间,城市角落变惬意公园

最近,家住西环路国际经贸大厦附近的市民发现,他们经常路过的路口施工围挡突然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错落有致,布满鲜花与绿植的小公园。一时间,被众人时常遗忘的城市角落变成街头美景打卡地。

昨天早上,记者在经贸大厦口袋公园里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此晨练。一处处修剪精美的灌木、花境,与石板路、草坪组成了一幕幕绚烂背景,惹得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经贸大厦口袋公园占地4600平方米,原是一块封闭的街边林地。作为今年姑苏区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试验段项目的一部分,公园经过改造,以无边界的形式,完全打开临街界面,增设健身步道、座椅等休闲设施。

“口袋公园是一个新概念,是城市中规模较小的绿色开放空间,更多强调小空间和参与性,能巧妙盘活城市较小空地或闲置空间。”苏州市姑苏区绿化管理站站长项卫东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中、大型公园,口袋公园优先保证设计贴近生活,让市民得到更多享受和参与。”据悉,今年,姑苏区正式启动了绿化和景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内新建、改造口袋公园89个,其中今年完成21个。

口袋公园怎么造,街道社区先“唠唠”

最近,市区多处口袋公园完成改造,对市民开放。在姑苏区金阊街道,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市民纷纷对身边的口袋公园赞不绝口:部分市民表示,希望家附近也能有这样的变化,想把公园“搬到”家门口;也有部分市民对口袋公园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

姑苏区金阊街道金茂社区居民张阿姨说,家门口的封闭林地改造成了开放式公园,绿化非常漂亮,还有休闲座椅,他们非常喜欢。“我在居民座谈会上提出,公园门口直通电瓶车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安装缓冲装置或引导分流装置,也得到了施工方的采纳。”

“我们全家经常在晚饭后来这里休闲散步。希望接下来,相关单位能继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民王先生说,他建议加强口袋公园建成后的日常管理工作。

帮民难、解民忧、纾民困,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口袋公园的建设工作更加符合群众期待,让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

“建设口袋公园的初衷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绿地,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项卫东说,“我们在公园方案制定环节就与相关街道和社区对接,通过居民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吸纳民众的意见,让口袋公园真正能为居民带来实惠。”

还绿于民,十余个口袋公园月底完工

建于2002年的创元公园位于彩香新村附近。由于建造年代较早,公园设施陈旧。经过改造,如今这里已变成口袋公园,不仅栽种了各种绿植,设置了体育健身设施,还配备了公共厕所,有老人闲聊,孩子玩耍,于城市中的“绿洲”里寻找“世外”的宁静。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市区多条主次干道,以及多条背街支路。记者通过探访发现,不少街头路口、道路沿线,甚至隐藏于城市角落的空地,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记者从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了解到,经过近两个月的改造,目前三香路(西环路-阊胥路)、干将路(西环路-人民路)、馨泓路等市区多条道路的绿化提升已初见成效。同时,沿线打造的经贸大厦、革命博物馆、创元公园、朱公桥等姑苏区首批“口袋公园”也从5月起陆续对市民开放。市民们不仅多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又能在古城转角遇见美丽的风景。

自今年初启动绿化和景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姑苏区绿化管理部门以项目为抓手,通过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花境营造等方式,让自然生态、多彩缤纷的城市街景在丰富视觉效果、焕新景观风貌的同时成为市民提升幸福感、获得感的源泉。下一步,道前街及沿线剩余10余个“口袋公园”将于月底前陆续完工。

“城市和自然从来不是相互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自然环境舒服自在,城市才能宜居。”项卫东说,口袋公园在为城市添绿的过程中,也把城市公共空间还给了居民。“通过修建体育活动场所等方式,让居民有休闲交谈的场所、老年儿童有日间活动的户外空间。群众满意是城市化的最终指向。”

□苏报记者薛卿

标签:公园;市民;经贸大厦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