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一本刊物,承载着东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斗争历史和苏南共产党员的革命精神,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苏州的不凡历史。今天(6月4日),苏州革命博物馆两件珍贵革命文物启程赴京,参加《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抗日根据地创建与发展》专题展览。
据介绍,本次专题展览主要展示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创立、建设的光荣历史。苏州市赴京展出的革命文物分别是中共东路特委委员、苏常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常熟共产党员李建模烈士的亲笔信,以及由中共东路特委领导的江南社出版的《江南》半月刊。“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东南局与新四军军部以苏(州)常(熟)为基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东路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工作,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受到人民的大力拥护,两件珍贵文物正是东路抗日根据地发展的特别见证。”苏州革命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时惜微介绍。
洁白的信笺、端正的字迹、充满歉疚的文字……李建模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给母亲的亲笔信中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嘱托。其中,他特别写道:“物价日涨夜高,我家又无产业维持生计”。家人所不知的是,李建模是共产党在苏南地区的“理财能手”,作为财经干部,他布袋装金条、肩膀背现钞,腰缠万贯却两袖清风,连东路地区领导人谭震林都对他的廉洁奉公表示高度赞扬。
另一件革命文物是由中共东路特委领导的江南社出版的《江南》半月刊。在东路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中,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中共东路特委领导下的江南社,有编辑记者和排印工各20多人,编辑出版了《江南》半月刊和《大众报》,发行范围遍及东路地区,还秘密发行到上海及其他敌占区。此外,还编印了《江南丛书》,并出版各类书籍50余种。由于印刷机器比较笨重,为应对日伪军的扫荡和清乡,江南社利用江南地区湖网密布、河道纵横的地理环境,将印刷机器设备和全部工作人员安置在11条木船上。驾着木船,他们流动在根据地的河湖港汊与日伪军周旋,将一篇篇激励抗日士气、宣传进步思想的战斗檄文化为铅字,被誉为敌后“文化舰队”。
据了解,太平洋产险姑苏中心支公司特别为此次两件珍贵革命文物的北京之行,定制了价值30万元的文物风险保障,为顺利进京展出保驾护航。(苏报融媒记者 朱琦/文 图片由苏州革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