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坤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优秀的员额检察官。(图片由本人提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司法体制改革,正确适用不起诉权成为新时代检察工作创新发展需要。日前,在苏州市某设备有限公司车间里,机械设备隆隆作响、工作人员穿梭不停。谁能想到,去年这家企业还因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被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正是因为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和给予有针对性的法律指导,使这家公司保持正常运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司更肩负起为武汉方舱医院提供医疗设备的使命。而这个案件的负责人,就是张家港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员额检察官寇建坤。
17岁穿上军装,因为对法律的向往,寇建坤从零起步,自学法律知识,考取了法律本科学历,并通过司法考试。卸下军衔,戴上检徽,15年时间,从一名工科背景的军人转变为一名优秀的员额检察官,得益于寇建坤探根究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那股子倔劲。在办理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时,法医没有给出明确的鉴定意见,为弄清案件事实,寇建坤自学法医学、病理学知识,综合模拟实验、证人证言,最终排除疑点、锁定真相。“办案讲的是证据,不仅要让嫌疑人信服,让自己信服,更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他说,还要细、要深、更要实。
在一起涉嫌贩卖毒品案件办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使用患病父亲的病例多次购买国家管制药品后使其流入市场。寇建坤透过案件意识到,犯罪嫌疑人贩卖药品的行为固然具有一定的主观恶性,但管制药品能够轻而易举地持续获得,这背后存在的问题更大。随后,他开始自学药品监管相关制度文件,多方走访、调查,向相关部门发出关于精神类药品管控的检察建议,得到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整改落实,堵住了药品监管漏洞,确保了药品流通安全。这份检察建议还获评“苏州检察机关十大精品检察建议”。办理“3·24”非法采砂系列案时,他推动多部门联动开展专项治理,使非法采砂行为得到根本性遏制,该案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他说,如果多花些精力把案件看得再透一点,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或是推动行业综合治理的话,就很有价值。□苏报记者钱茹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