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做美食(图片由学校提供)
今天,苏城小学六年级正式开学。再过两天,小学四五年级也将迎来开学。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备受关注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提出要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疫情之下,苏城各校在指导学生居家学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学生居家时的劳动教育,特别是鼓励学生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学习。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孩子做美食成为劳动教育首选
做青团、做蛋糕、做馒头、炒鸡蛋……说起这个寒假里的劳动教育,学做各种美食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技能的首选。“疫情之下,大家居家生活,免不了自己动手做一日三餐,孩子在旁耳濡目染中感觉做饭很有趣,就缠着我教她做。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不指望她做出多么丰富的菜肴,就带着她一起揉面团,做白馒头。没想到她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一个个发酵成功的白馒头,她兴奋地把食物分享给了家里的每一位成员。”瑶瑶妈妈说。
像瑶瑶这样在寒假里学会一门简单厨艺的孩子不在少数。方洲小学就利用假期开展了“劳技周”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纷纷在家制作美食,学校对表现出色的“小厨师们”还给予了一定奖励。
“平时学习忙,我都是饭来张口,现在难得居家那么久,就想体验一下妈妈的角色。我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菜肴,包括煎牛排、西红柿炒蛋、蛋炒饭等,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以后如果妈妈不在家,我也可以喂饱自己了。”读小学四年级的王芬芬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都很希望孩子能够掌握像烧饭炒菜这样的基本生活技能,但也担心孩子做菜会弄伤自己。“我真怕他把厨房给炸了,所以全程都在旁边指导,最后恨不得自己上手。孩子对做菜一窍不通,我又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只能耐心地一遍遍指导,厨房里经常油烟四溅,做一道菜,我要清理很久。不过看着他完成作品后开心的样子,也算值得了,至少孩子是有收获的。”李青妈妈说。
学校的“劳动打卡”初见成效
加强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2019年,园区教育局已经把“劳动教育”列入德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各校在立足校情、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劳动教育品牌,使劳动教育呈现不一样的特色。
居家学习期间,景城学校通过微课,让学生主动认领一份家务,并制作自己独一无二的《家务劳动说明书》,坚持每天完成记录。任务布置下去后,有学生在家种起了绿植;有学生主动照顾家里的宠物,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了扫地、拖地、擦桌子、洗碗这些简单的家务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延期开学期间,苏城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劳动打卡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面对这项特殊的作业,家长又是如何看待的?
“我们以前真的没有重视过家务活这一块,总感觉孩子弄不干净,我们还得重新做一遍,多麻烦。但老师的话就是命令,孩子可听了。自从布置了劳动任务,他每天都认真完成,还会参考群里其他同学上传的照片,尝试做一些自己没干过的家务活。现在我完全放手了,随他去折腾,两个月下来,他自学了洗衣服、整理房间、洗碗等,偶尔还会帮忙用吸尘器吸个地。”家住园区的袁女士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表示了认可。
“我们家现在合理分工,我做菜,她爸爸洗碗、拖地,我女儿帮忙把衣服放进洗衣机、再拿出来晾干、收起来叠好。这些日常家务主要是让她养成一种习惯,学会承担家庭责任。”李雯妈妈说。
劳动教育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延期开学期间,莲花学校的劳动教育以“我是小厨神”为主,内容包括生活自理以及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学校的劳动教育通过编入课程、融入生活、线上社团、展示成果等来有序推进。我们不仅致力于观念的启蒙和培养,更注重引导孩子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以培养其面向未来、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
学生在掌握新技能的同时,也增进了与家人的沟通,了解父母的不易,感受家庭的和谐与温馨氛围。”莲花学校德育处主任高爱华说。
新城花园小学的老师们则在假期里编写了一本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旨在将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氛围之中,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健康人格成长的重要环节。学校还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通过劳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方洲小学在进行疫情期间学生课程设计的时候,特地把劳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校聚焦“感恩劳动”“热爱劳动”“致敬劳动”三大板块,紧扣学生日常的“衣食住行”四方面推出了“五子登科篇”,分别聚焦:(衣)洗袜子,(食)摆筷子、擦桌子,(住)扫屋子,(行)擦洗鞋子,学生踊跃参与,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宋娟娟认为,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和孩子共同劳动,既能使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心理疲劳,增强体质,又能够使学生获得生活知识,密切亲子关系,获得“居家成长”。“居家劳动有助于学生补齐劳动短板,发展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播种下爱劳动的种子,为幸福未来奠基。”宋娟娟说。本报记者陶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