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王禹一走进办公室,就来到疫情研判图前,更新各市(区)新增病例数、治愈出院数信息,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记者车晋彧摄
挂图作战、宏观研判,他用一张地图,将苏州疫情防控工作囊括其中,为全市各级政府制定防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筹措物资、紧急调配,他为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医疗机构的前线“战士”送去“粮草弹药”;综合协调、上传下达,他整合各条线信息,及时“穿针引线”,确保防控信息传达的时效性、准确性,他就是苏州市卫健委应急与后勤管理处处长王禹。
今年53岁的王禹并非第一次进入抗疫战场。经历过非典、人感染禽流感等多场大考验的他,自诩是一名抗疫“老兵”。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禹临危受命,率队远赴四川绵竹,参与灾区医疗援助工作。住的是简易帐篷、天天有余震、每天睡两三个小时……王禹感慨地说,一个多月没日没夜地工作让他迅速成长,灾区成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历练场。
今年1月,我市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凭借多年的流行病学经验,王禹立即意识到事情可能不一般,于是,他紧急协调,连夜调运1000支非接触式测温枪,调拨到市交通运输局和公安局,指导一线工作人员排查发热人员,第一时间为苏城百姓建起了“第一道防疫线”。春节前,我市定点收治医院防护物资储备告急。为解决这一难题,王禹打电话联系全市相关生产企业。经过市内外多方筹集,他终于筹到了一批防护服,暂时缓解了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物资紧缺的局面。
这段时间每天一大早,王禹一走进办公室,就来到疫情研判图前,更新各市(区)的新增病例数、治愈出院数信息。每天下午,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都会看着这张疫情数据信息图,对疫情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和研判。作为指挥部办公室的联络员,王禹的工作是为全市疫情科学防控、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为此,他每天联系省、市、区防控办,准确收集相关信息、
数据,认真评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提出应急措施建议。
王禹所在的部门还承担着接听防控指挥部热线电话的工作。为了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他和同事们经常下班后还值守在热线电话旁,最忙的一晚,他们一个通宵接听了500多个市民电话。“疫情就是命令,他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他的低调认真也鼓舞着我们。大家相信,只要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王禹的同事王震宇说。
□苏报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