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借助科技力量,联防联控 “一张网”守住防疫第一关
2020-03-09 08:25: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成了离大家最近的一道“防疫墙”,它既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如何守好家门口的“第一关”,打好这场硬仗、持久战,考验的是耐力,更是智慧。

面对疫情,姑苏区紧锣密鼓地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片区实施“大包围”,压实网格化管理,上下联动备足力量,借助科技力量,联防联控坚守阵地……凭借这一张张社区“防控网”,为姑苏区人民群众筑牢家门口的“防线”。

封闭式管理+网格

720个检查点严守防控第一道关

30岁的胡晨是姑苏区双塔街道里河社区的一名社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结束在检查点的八个小时值守。这八个小时里,他接听了100多个电话,登记了500多条居民和车辆信息。“返苏高峰期的时候一天的流量就达到6000多人次。”胡晨说,一天下来,他明显感到耳朵生疼、小腿肿胀,右手也麻木了。然而,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与同事交接后,他又骑上电动自行车,去为居家隔离人员送生活物资。

双塔街道里河片区是古城东南最大的居民住宅区,仅胡晨所在的里河社区就有户籍人口6100多人,外来人口2700多人。人口密集、流动性大,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从2月3日里河片区实施大包围“封闭式管理”以来,胡晨每天的工作时长超过14个小时。检查点的值守工作包括测量体温、居民和车辆排查、返苏人员登记、办理通行证等,事务繁杂。有时候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在检查点吵闹,还要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

胡晨的另一重身份是网格长。里河社区原来划分为七个网格,疫情发生后,因为人手紧缺,缩减为三个。胡晨负责800多户居民,每天要完成电话排查、上门走访、张贴宣传单、上报疫情数据、照顾居家隔离人员等多项任务。“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我们每个社工都练出了‘分身术’,掐着表做事。”胡晨说。

胡晨是无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缩影。姑苏区1358个基础网格,以疫情防控为主要工作,齐心协力、联防联控,实行地毯式排查,保障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所需。同时,姑苏区实行“小区严封闭,片区大包围”,共设置各级检查点720个,数千名社工、物业人员、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日夜值守,严加防范,吃泡面、喝冷水成了他们的工作常态,只为守护好万家平安。

特色工作法+高科技

助力疫情防控快捷有效精准到位

随着节后人员返苏、企业陆续复工,疫情防控到了最复杂、最关键的阶段。在严守社区“大门”的基础上,一系列特色“工作法”陆续形成,让防疫工作更为快捷有效,也更加精准到位。

在姑苏区金阊街道桃花坞社区的检查点上,值守人员正忙着为首次查验的外来人员测量体温,在体温正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还需查看对方的“苏城码”、身份证(居住证)及行动轨迹情况,登记相关信息,如果各方面符合要求,才能领到小区通行证。这一做法被称为“1+3”工作法,是金阊街道在姑苏区推行“拦、查、测、看、核、发、转”七步工作法的基础上,结合“苏城码”查验推出的新举措。上月27日,一对返苏夫妻现场扫描“苏城码”显示为红色,由桃花坞社区第一时间安排他们进行了居家隔离观察。

为做好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双塔街道在葑门横街引入“三色管理法”,加强对经营户的监督管理;虎丘街道制作“三色通行证”,方便不同人群进出小区;石路商圈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巡逻宣传队伍对已经复工的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与此同时,科技手段的“加持”为疫情防控注入了“硬核”力量。“你好,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机器人,能否占用您一分钟的时间,做个调查?”在电话里发问的,不是社区工作人员,而是一种采用了智能语音外呼技术的语音系统。目前,在姑苏区平江、金阊、双塔、吴门桥街道已创新采用这种语音“机器人”,配合网格化管理手段,提升精准排查能力。各街道还运用智能门磁技术,实现对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精准监管。姑苏区城管委联合各街道动用无人机、4G无线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手段,通过运用“视频监控发现、广播系统劝导、人员到场处置”的方式,对人员集聚、不戴口罩等各类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行为,加强智能化远程管控。

分中心+工作站+网格

三级联动共建联防联控机制

“十全街巡查人员请注意,一辆外地牌照车辆驶入,请尽快排查核实。”晚上10时,位于徐公桥的双塔街道联动分中心里,负责人曹磊紧盯着监控,并用对讲机与巡查人员交换信息。10分钟后,对方传来消息,该车辆15日内并未离开苏州。一次异常情况的发现和处置,能在短短10分钟内完成,正是联防联控机制在发挥作用。

姑苏区双塔街道和金阊街道分别成立了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分中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联动分中心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承担了防控形势研判、防控信息发布、防控数据汇总、防控任务派发等多项任务。

记者在位于金阊街道的联动分中心看到,大屏幕上的“九宫格”显示了9处检查点的实时监控,每20秒进行一次画面轮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员和车辆的进出情况。“街道辖区内共设置了93个检查点,有监控资源的已全部接入联动分中心,辖区内4家大型菜场的监控也已全部接入。”金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静说,通过联动分中心,不但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发情况,还能实现对检查点的动态管理,根据大数据分析,让检查点的设置更合理科学。

在联动分中心之下,金阊街道还设立了10个联动工作站、196个基础网格,形成了三级联动机制。王静打了一个比方:“联动分中心就像大脑,联动工作站是腰,基础网格就是脚,支撑起整个联防联控机制。”

三级联动机制的优势在于精准锁定问题,整合资源,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上月24日,金阊街道联动分中心通过监控发现学士街一家烧烤店擅自营业,并存在违规提供堂食、占道经营等问题。阊门网格化联动工作站接到信息反馈后,立即整合城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执法,现场责令该店停止营业,并向店主发放《关于姑苏区疫情防控期间个体工商户复业的指导意见》。几天后,该烧烤店在街道的指导下,进行了复业备案登记并通过了审核,经审批后恢复营业。

□苏报记者朱雪芬彭化成

标签:疫情防控;分中心;防控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