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承压,运行质效稳步改善,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增长新动能加快集聚。昨天,苏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苏州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管球表示,下一阶段,尽管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但苏州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重大产业项目引育,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劲,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9月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内首次突破3000亿元
“从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苏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盛管球表示。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371亿元,同比增长0.9%,其中9月产值年内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17亿元。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918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6%,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57.1%。从重点行业看,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同比增长3.4%,钢铁行业产值同比增长1.8%,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5.4%。
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385亿美元、出口1433亿美元,对欧盟、东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0.8%和5.4%。全市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880.4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6.9%,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好于外资和国有企业,对外贸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1至9月,全市新设外商投资项目713个,新增注册外资87.83亿美元,增长2.2%;实际使用外资43.68亿美元,增长5.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3.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6%,占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达53.5%,比去年全年提高9.3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势良好。1至9月,全市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4.0%,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1.4%,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1至9月,全市新增服务业私营企业5.78万户,占新设立私营企业数的83%。1至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实现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2.9%,增速分别高于上半年1.1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势稳健。1至9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45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1562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9.5%。在减税效应扩大的同时,财税收入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同比增长9.1%
“1至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19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自5月份以来始终保持在9%以上。”盛管球介绍,这也是今年苏州经济的亮点。其中,完成工业投资904亿元,增长12.8%,增速比1至8月提高3.2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8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自下半年以来始终稳定在10%以上,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
投资转型力度加大。1至9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3%,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74.2%。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新兴产业投资714亿元,增长7.2%,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增长105.9%,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增长30.3%,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投资增长24.2%。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统计数据显示,1至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3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9%,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7.4%,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
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新增市场主体29.3万户
前三季度,苏州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创新转型成效显现。具体体现在:创新投入力度加大,1至9月,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新产业贡献提升,1至9月,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7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8.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产量增长较快,1至9月,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2.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6.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18.5%,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量增长19.6%。
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1至9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9.3万户。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1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45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11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民生事业持续推进。1至9月,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211亿元,同比增长8.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2%,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全市用工备案实有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2.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1至9月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7%,与1至8月持平。
□苏报记者大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