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7日)是全国扶贫日,脱贫,是一场与命运斗争的攻坚战。这些年,跨越1500公里,江南水乡苏州牵手黔东山城铜仁,在深度互动中攻坚“精准扶贫”,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扶贫协奏曲”。“苏铜携手同心圆梦”,苏州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铜仁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旋律”!
进入十月末,铜仁气温骤降,大山之间的江口县更是凉意阵阵。
早上七点不到,小县城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滴滴的车流声仿佛在昭示着县城虽小,却充满着无限的生机。每天清晨,薛博文总是喜欢走路去上班,看着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他格外安心。
1991年,薛博文出生于河北邯郸,2018年自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便加入苏州市蔬菜研究所,从事蔬菜研究、病虫害防治工作。今年5月初,他被单位选派,不远千里来到了江口县农业农村局,成为一名农技专家。
江口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河密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但是由于四面环山的缘故,交通不是很便利,所以蔬菜的运输成本很大,家家户户种植的蔬菜基本只能自给自足。”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县城,薛博文坦言,一开始的确不适应。“接到通知比较突然,收拾完行李之后就立马从苏州出发了,下了飞机一路从机场驱车到江口县,全程除了高速就是山路,真正体验到了什么叫山路十八弯。”薛博文笑称,自己一个从来不晕车的人,坐车环山路的时候竟然晕车了。
今年,薛博文是苏州市蔬菜研究所唯一一位派驻到江口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临行前他特意从苏州带了不少优质蔬菜种子,用以当地施种。“苏州培育了很多像甜瓜、菜瓜等优质品种,我们就想看看这些品种在贵州能不能同样开花结果。”可喜的是,今年从带去的蔬菜种子不少都已经有了丰收。
每周,薛博文最爱做的事就是跟着当地植保站一起下乡,为当地的村民上课培训。“2014年,国家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下乡去给村民授课,给他们解疑答惑。”据了解,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围绕生态茶、特色水产、猕猴桃,蔬菜、中药材等“3+2”产业进行培训,薛博文及同事主要给村民传授茶叶的种植方式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技巧。
由于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每一次去市里办事,薛博文都要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大巴,其中有一半的路程都是山路。每年七、八月,贵州进入雨季,雨水增多遇上悬崖峭壁,极易发生危险。就在今年七月,薛博文就亲身经历了一次危险事件。
“那几天江口一直在下雨,好不容易放晴了一天,我就准备坐客车去市里办事,正当车子行驶到山路时,突然前面发生了泥石流,好在司机经验丰富,及时刹车,才避免了一起事故。“薛博文说,当时那一瞬间真正感受到了原来危险就在身边,“旁边隔着围栏就是悬崖,现在想想都后怕。”
尽管如此,薛博文仍然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这里。每天六点下班后,薛博文总是习惯走路回家,大山里的空气格外清新,偶尔他还会约上在当地支教的朋友一起打打羽毛球。今年国庆节,薛博文回了一趟苏州,在县城里的日子待久了,他甚至有些不太习惯城市里的生活。
今年12月,薛博文将结束在江口县支援的半年时间,回到苏州。而苏州蔬菜研究所又将有新的同事来接替薛博文,继续为这里的农业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提供支持。“虽然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很艰苦,但是想想人的一生也没几次这样的机会,就格外珍惜。”【看苏州专稿 文/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