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内涵的“大管家”,成立十年间,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不断更新理念,全面构建完善“大城管”新格局,实现城市管理水平提质升级。
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这一理念,苏州实践在前、探索在前、创新在前,坚守匠心,“做细”“做精”城市管理工作,让城市的“幸福图景”越发清晰。
城市“幸福图景”,生活在这里的人看得最真、感受最深。近期,苏州市容市政“十年十事”评选活动顺利画上句号。从最初参选的26件代表事项,到最终脱颖而出的“十事”,桩桩件件见证着城市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魅力指数的提升。短短十天征集活动,市民投来了13万余张有效选票,评审中,专家们频频点头认可,这都印证着城市管理中最显见的市民获得感。
科学规划推动城市功能升级
人民路、干将路是苏州市区一纵一横的城市交通大动脉,也是展示城市建设成就、承载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每天往来穿梭于此,“更通畅、更明快、更精致、更人文、更生态”是市民们最直接的感受。近年来大力开展的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让这两条城市干道在地块规划、建筑立面、广告店招、照明亮化、市政道路、综合管线等方方面面得到了优化,实现了从交通要道向景观大道、文化长廊的升级,使苏州古城焕发独特魅力。
近年来,苏州市市容市政部门将“科学规划、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强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提升的“神来之笔”,为每一项重点工程勾画出最有力、最优美的轮廓和脉络。
在城市路网更便捷、更有序的同时,保障城市有序运行的“毛细血管”也越来越畅通。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起,苏州历时三年,完成了桑田岛、城北路、澄阳路、太湖新城启动区和太湖新城二期这5个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管线入廊工作也有序推进。这样的试点,让“马路拉链”等以往常见的“城市病”大为改善。在近日住建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答辩中,苏州综合管廊试点建设以较高的得分,位列试点城市中的第三位。同时在规划先行、技术攻关、智慧维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获得了住建部专家组的肯定。
解决城市居民的出行问题,同样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为市民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目前,市区超过24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55000多辆“小绿车”已覆盖市区的大街小巷,从各主次干道、热门景点、各大商圈到小区周边,随处可见公共自行车的身影。“自助操作、智能管理、限时免费、通借通还”等便捷运作模式,让绿色出行成为了市民生活的新常态。而包括P+R停车换乘设施、智慧停车信息管理平台等项目在内的停车便利化工程的持续推进,也为逐步破解“停车难”问题提供了良策。
精细管理刷新城市颜值和内涵
城市之美,源于管理,成于精细。如何既刷新城市颜值、又丰富城市内涵?苏州市容市政系统用“绣花功夫”精细“着色”,彰显管理智慧。
无论在哪个季节,漫步于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都能饱览各具特色的古城美景。为了扮靓这条步道,近几年,苏州通过对灯光造型的科学设计,先后两次实施了灯光提升工程,打造沿岸文化灯光小品与景观节点,多层次渲染桥梁、建筑、驳岸、绿化等载体,一条古城传统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光影风情线”展现眼前。别具韵味的“光影苏州”更在今年举行的上海国际景观照明展上惊艳全场,让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的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印象深刻。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近年来,苏州实现了城市的净化、美化、亮化、序化全方位提升。面对城市大街小巷的管理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隐藏在角角落落的管理盲区,市市容市政部门立足于城市管理实际,继2010年启动“数字城管”建设之后,于去年3月进一步启动了市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建设。目前,该平台不仅完成了与6个区级平台、34个市级部门的联动对接,还实现了市区范围内14个城市管理业务系统数据大汇聚。找准短板、瓶颈、软肋,该平台平均每年推动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达17.5万个。随着“一库、一网、一平台、多应用”这一总体框架的形成,“数字城管”正逐步实现向“智慧城管”升级。
为了保障大街小巷的整洁、秩序,广大城管执法队员每天忙碌于一线。他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城市管理的水平。去年10月,苏州市城管行政执法人员正式换上全国统一的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全新的形象不仅表明了身份,更标志着队伍建设迈入新阶段。通过“律师驻队工作”“事前预警机制”“失信联合惩戒”“非接触性执法”等创新管理模式的运用,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管队伍更加受到公众的信赖。
今年1月下旬,突如其来的暴雪天气,给苏城方方面面的有序运行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市智慧城管大数据平台上,“暴雪”“雨雪”“冰雪”也成了热门关键词。面对严峻形势,市容市政系统紧急启动“立体化”抗冰除雪模式。从“除雪”到“除冰”,从“地面”到“空中”,从“清路面”到“排积水”,从“扫”到“修”,他们没有放过一处发现的隐患。整整6天5夜,城管、环卫、照明、市政等部门出动超过10万人次,共同打响城市“保卫战”,确保了道路设施安全畅通,市政设施和城市照明设施完好,全市生活垃圾全量、全天候处置。
示范引领擦亮城市管理名片
顺应近年来的城市发展新趋势,市市容市政部门着力将重点工作打造成一项项示范工程,多年积累的“苏州经验”,擦亮了苏州城市管理的新名片,为苏州城市管理发展的画卷“点睛”。
最近,一句“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让公众把目光聚焦到了苏州如何引领时尚上。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市之一,自2010年起,“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成为苏州遵循至今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多年努力形成的成熟体系和有益经验,为国内其他城市所借鉴。苏州也被国家住建部等5部委评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之一。坚持循环经济发展、以创新科技为驱动,数年间,苏州花大力气先后建立并启用了一批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园林绿化垃圾处置点、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处置点、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大件垃圾拆解场等。生活垃圾科学治理工作全域推进,并走在全省前列。今年,苏州又被列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NAMA)”项目试点城市。
同样是关乎民生之重的“关键小事”,自2016年起,全市掀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厕所革命”,为期三年的专项提升行动,约3.3亿元的经费投入,苏州建起了千余座外形美观、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间,其数量和质量均列全省第一,有效解决了市民外出“如厕难”的问题,更让公厕成为了城市文明的一道靓丽风景。从2016年度获评“全国厕所革命先进城市”,到我市10座公共卫生间获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授予的“全国‘最美’厕所”称号,这些既是对苏州厕所革命工作的肯定,更化作源源动力推动相关工作常态化开展。在完善“智慧环卫”信息化服务、管理,推进“厕所开放联盟”扩容的同时,我市新一轮的“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也随之启动。
十年成长,见证城市十年蝶变。市市容市政部门为市民管好这个“家”的过程,也是从未止步的服务提升过程,“大管家”将继续为苏州百姓完成“幸福接力”。
苏报记者肖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