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历时两年半,牵涉苏州15家医疗机构和个人的非法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大案终于尘埃落定。日前,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依法驳回台某等人要求撤销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的诉讼请求,维持原判。
案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16年3月、5月,苏州市卫计委多次收到匿名举报信,称该区多家诊所存在出租及变相出租,信中罗列28家诊所的名称以及诊所的门面照片。经过卫生监督员们不懈努力,最终查明真相,对吴江平望阙某外科诊所等15家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看似整个案件就此了结,但事情并未就此完结。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诊所的王某、台某等5人均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被驳回后又相继向姑苏区人民法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开庭审理,市中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分别判决驳回王某、台某等5人的上诉,维持原判。至此,耗时长达两年的吴江区系列出借《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案件终于了结。
那么市民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被假冒医疗机构欺骗呢?市卫监所执法人员提醒: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去无证机构看病。法律规定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才能开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且需亮证悬挂在明显位置公示。如果您进门没发现许可证,那就要当心了,十有八九是非法行医的“黑店”。此外,即便医生有执业资格,但在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地点开展诊疗活动,也是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会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情节严重的话,还会被移交公安部门。
其次,要瞪大眼睛,不能去证照不符的地方看病。《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会描述机构地址、法人、负责人以及准许开展的科目:比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如果大家发现公示的许可证上信息与实际不符,比如内科诊所在看妇科病,那么大家就要提高警惕,很可能这家医疗机构是冒牌货。
市面上多见一些某某养生馆、某某美容院,执法人员表示,这些场所只能算是生活保健场所,并非医疗机构。如果发现非医疗机构开展医学诊疗活动,请第一时间拨打市卫监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68653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