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年轻人的创造突破你的想象!“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闪亮登场
2018-10-15 12:29: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杨频萍 黄欢  
1
听新闻

  交汇点讯 创新创业让青年人的人生存在无限可能。11日,“苏高新杯”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在苏州闪亮登场。本次大赛以“青春建功新时代●创业展现新作为”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310个优秀青年创业项目分成商工组、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在展馆准备就绪,现场满满的“青创风”。

  展区惊现草原“神兽”,南医大博士为此成立公司

  在商工初创组展区,一只萌萌的羊驼十分“吸睛”,不过它可不是来卖萌的,他可是一个科技型公司创立的原因哦。南京奇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季晨博博士介绍说,羊驼体内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抗体: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大小仅有常规抗体的十分之一,也称为纳米抗体,但依然能紧密结合抗原靶标。“目前常规的抗体大多是人源性,也有一些鼠源性的,总体特点是结构复杂,研发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药物价格昂贵且难以大规模生产复制。”这也导致了一些免疫药物出现过供不应求的情况,而季晨博所在科研团队研发的“羊驼抗体”不仅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成本预计将降低一个数量级。

  季晨博说,近日欧盟委员会(EC)刚刚批准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纳米抗体药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于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TP)成人患者的治疗。此次批准,使Cablivi成为全球获批的首个纳米抗体药物,同时也是首个专门治疗aTTP的药物。纳米抗体药物的开发还有较长的一段过程,“抗体药生产过程本身比较长,最快也要五年左右,公司今年刚成立,还处于初创期间,但目前已经研发了三个检测试剂盒,主要针对的是肿瘤早期的筛查,获得了400万技术服务订单,我们希望能够将科研成果产业化,更多地服务社会。”

  辽瓷消失200年后重见天日,这个妹子把它做成了产业

  “唐三彩”,很多人并不陌生,但你知道“辽三彩”吗?辽瓷,是否就是辽宁的瓷器?为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辽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80后艺术家孙天舒给记者讲述了辽瓷的前世今生。

  展台上摆放着的色彩浓厚、造型独特的瓷器就是辽瓷,据孙天舒介绍,辽瓷,其实是我国历史上辽代时期所制作瓷器的简称。1200年前,创建了一个王朝的契丹人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吸收前代技艺制作出辽瓷,反映了古代契丹族勇猛、刚烈、剽悍的部族气质。“与南方瓷器相比,辽瓷技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器物上的图案不用笔画,而是直接用刀刻、剔,包括刻花、划花、剔花、镂空等。从器形上看,辽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包括鸡冠壶、宝葫芦、鱼形壶、穿带壶、海棠盘等,比如鸡冠壶,它就是模仿契丹族游牧时用来盛水的皮囊壶。还有穿带壶,真的可以穿上带子挂在身上,也是为了方便骑马。”

  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演变、朝代的更迭,辽瓷消失在世人眼中达200年以上。“有幸的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关宝琮先生,也是我的老师,他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挖掘、研究、制作辽瓷,使沉睡几百年的辽瓷得以复苏和拯救,重见天日。”出生于1988年的孙天舒自小就着迷于传统文化,在老师的影响下,她对辽瓷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5年从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独资创建了辽宁省龙呈文化创意产业园,这是全东北地区乃至于全国第一个致力于抢救、恢复辽瓷技艺的综合性园区。据了解,目前,辽瓷技艺已确定为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所做的不只是恢复辽瓷制作技艺,而是希望进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真正使得辽瓷不仅可以是精美的摆件,也是可以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器件。比如这套颜色偏清雅的茶具,就是辽瓷改良后的作品。”

  神奇的红泥鳅好看又有营养,农民致富都靠它,了解一下

  体型柔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的红泥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现代农业成长组的红泥鳅项目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只见一尾尾鲜艳的红泥鳅在水里游来游去,煞是好看,小的四五厘米,大的有十几厘米。据宏鑫水产的工作人员徐新敏介绍,红泥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因基因突变,造成体内控制因子失去营养,出现体色发红或发白的情况,产生的概率为千万分之一。“鱼类在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会有体色变异的现象,通常比较常见有红色的鲤鱼、鲫鱼,可是变异的红泥鳅还是很少见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金鱼有鲤鲫鳅鲹数种,鳅尤难得,前古罕知。”

  除观赏之外,红泥鳅还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红泥鳅体内还含有丰富的核苷,核苷是各种疫苗的主要成分,能提高身体抗病毒能力。”据徐新敏介绍,他们企业的创始人10年前经营一家蛋糕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市场上看到有人卖泥鳅,普通的泥鳅十几块钱一斤,但是一种来自宝岛台湾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泥鳅,体积大,足有半斤重,却卖到40多元钱一斤,“于是他就萌发了培育特殊泥鳅的想法。做了几年后,成立了企业,又开始琢磨新的品种,通过无数次的培育实验,最终在2016年研发出了红泥鳅。我们企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江西地区最大规格的泥鳅养殖基地,带动300多户(农)渔民共同致富,今年我们的淘宝销售也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

  猪鸽鸡粪都是宝 美女研究生培育循环农业

  在现代农业成长组,“生态循环农业的苏南模式”项目摆出了大个儿的绿壳鸽子蛋,穿着农家衣衫的参赛者顾若君阳光明丽,她是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的硕士,却在校园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的时候,选择了农业项目,毕业后和丈夫一起成了“农场主”。十年前全家把500亩荒土废地交给两个年轻人,顾若君四处拜师学习,拉来了扬州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把农业当作了生态工程在做,逐步培育自己的星诺农庄,形成自循环生态农业。

  农场每年存栏500多头猪和6万羽鸽子,它们的饲料全部来自农场的农作物,日最大猪粪污量约5立方米、鸽粪污约3吨,它们的排泄物则由异位微生物发酵环保系统进行处理,污粪发酵后可全部转化为固态有机肥原料,无臭味和无蚊蝇、有效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防止病原交叉感染动物。“我们自产的有机肥料用于高端花木,一小袋就有八十多块钱呢!很多大户都会购买。”谈起循环农业,顾若君就充满了自豪,2017年星诺农庄被授予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黄欢

标签:
责编:王宛璐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