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佳桦
老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可领取一笔养老金,与此同时,仍可在自己的房子里养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分权,处分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日前,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以房养老”保险。此前,“以房养老”保险业务经过了4年试点,签约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作为试点之一的苏州,至今没有成功案例。“问的人多,真正要做的人少。”“以房养老”保险真正落地苏州,为什么有点难?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和“隔壁邻居”上海人比,苏州老人更传统
刘阿爹(化名)今年65岁,家住姑苏区双塔街道,没结婚,也没有子女。近日,他开始考虑养老问题,便想通过社区找一名律师,与多位侄子、侄女签一份赡养协议。“我名下有一套房,60多平方米,市值100多万吧。”刘阿爹说,他生活能完全自理,每个月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除了日常花销还能存一点。“签协议并不是要小辈承担多少责任,而是想把奋斗了一辈子的东西传下去。”刘阿爹说,他对小辈的要求就两条:“有空来看看”、“重要场合必须到”。如果将来动不了了,他会考虑把房子租出去,用“租金+退休金”的方式入住养老机构。
既然想到了“租房养老”,刘阿爹会考虑“以房养老”保险吗?
刘阿爹说,他听说过,但暂时不会采用,主要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苏州人比较传统的,房子就是用来住、用来传给小辈的,不大会想到抵押了换钱。”刘阿爹笑着说,只有到了山穷水尽,连看病吃饭都有困难,才有可能。如果单纯想享受一把,吃几顿大餐,出国旅游,就把房子抵押了,要被旁人笑是“倒头光”(败家子)了。再者就是,抵押过后,这个房子就不再“完整”了,等他过世之后,几名小辈还要参与到同保险公司处分房产的过程中,他担心会因此产生矛盾。“我考虑赡养协议,就是想在生前把这个事情安排好。”刘阿爹说,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开开心心,若因这套房子引起了小辈的争执,就太不值得了。
刘阿爹的想法说出了苏州很多老年人的心声。双塔街道翠园社区对10位60-80岁年龄段的老人微调查显示,有8位老人明确表示,会遵循传统观念,把房子留给子女或履行了多年赡养义务的亲属。仅有2位老人考虑抵押房子,但他们对“以房养老”保险和市场规范持观望态度。
这项微调查也符合保险公司市场调研的情况。目前,全国范围内仅幸福人寿一家推出了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幸福人寿苏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和“隔壁邻居”上海老人相比,苏州老人的观念更为传统。
有人想“吃螃蟹”困难重重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以房养老”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等8个试点城市累计签约214单(147户),累计承保149单(105户)。苏州目前开展情况总体上不太理想,咨询的老人较多,说明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真正采取行动的很少。8个试点城市中,苏州也是唯一一个尚未落地的。
“去年曾有一户孤老投保。”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拥有一套价值100多万元的房产,但每月收入1000元左右,生活非常拮据。根据测算,老人投保后每月可领取3000多元,能较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老人投保后,家里有人反对,老人最终选择了退保。
除了“家人反对”,一些有意投保的老人,还有各式各样的困难。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称,市区老年人口最多的是姑苏区,很多老人拥有的是“房卡房”,而投保要求老人的房产必须是独立产权,且是产权为70年商品房。有些情况是同子女共有产权,那就必须先进行产权变更。夫妻双方都要在60~85岁,一方不符合要求也不行。再往细了说,有老人从没办过结婚证得补办,因为怕麻烦,也打了退堂鼓。
更多的,还源于对“以房养老”这一新金融产品的不了解。房子价值是不是保险公司说了算?房子将来增值了怎么办?万一跌了会不会又要退还领到手的钱?要是拆迁了怎么办……这些都是翠园社区在进行微调查时,老人普遍反映的问题。对此,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房产评估由独立的第三方承担,保险公司全程不参与。老人在生存期间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分权直至去世。老人百年之后,其继承人享有优先赎回权,可以选择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赎回房屋;如继承人不选择赎回,则保险公司对房产再进行处置,处置所得优先偿还保险公司相关费用,如有剩余归属继承人。
未来房价上涨部分保险公司不参与分享,全部归属老年人或其继承人;若房价下跌也不影响养老金领取的额度。如果投保期间房子拆迁,老人有权在返还本金和利息的基础上优先解除保险合同;拆迁后新分的房子,老人可以与保险公司重新签订新的合同。
有人觉得不够吸引人要加“增值服务”
也有子女为父母考虑养老问题的。今年31岁的张女士育有一子,在她看来,父母的房子应该用来反哺他们的晚年生活。不过,现有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不够吸引人。“只能说增加了收入,但父母更需要的是养老服务。”张女士说,在她看来,住房反向抵押最大的亮点是父母依旧可以自住,实现居家养老。如果能增加一些靠谱的养老服务,包括护理、保洁等等,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养老产品,或许市场反响会好一些。
“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以房‘养老’都是一个小众业务,有条件有需求并且有意识使用这种养老方式的人群比较少。”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副教授陈红霞表示,受传统观念影响,愿意把未来的钱挪到今天来用的老人不多。更重要的是,除了现金,老人更多地会考虑子女的照顾、亲情的慰藉。如果继承人有反对意见,老人多半会考虑到临终时需要有人陪伴,放弃这种养老方式。
不过,陈红霞也表示,“以房养老”确实为孤寡、无子女、失独等特定群体和刚性需求的老年人增加了一种养老选择:通过把“死房子”变成“活钱”,增加资金来源和现金收入,能让一部分低收入老年群体生活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今年年初,“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明确被列为民政部2018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7月,苏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要强化面向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鼓励扶持现有金融机构业务向老龄金融领域延伸。建立并推广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障制度,丰富养老保障方式,发挥保险业的风险和资金管理优势,更好地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
对此,陈红霞建议,保险公司正在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在设计“以房养老”产品时,可以考虑将资源打通,多一些增值服务。“老年人不光想增加收入,对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很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