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城市自评、通过省级推荐后,苏州“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即将迎来“终考”。昨天下午召开的“公交都市”创建验收推进会上传出信息:9月起,交通运输部将组织技术组和专家组,赴苏州等7个城市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实地验收工作。
2013年,苏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是全国入选的5个地级市之一。经过历时5年的创建,此次作为第二批次验收城市中唯一的非省会地级市,苏州将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郑州、大连等城市展开竞争。
5年创建成果如何?在昨天的推进会上,苏州晒出了“成绩单”。
快速通勤
轨道交通日均运量约90万人次
2012年4月,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苏州成为首个拥有轨道交通的地级市。创建公交都市期间,轨道交通2号线、4号线相继开通,轨道交通初步成网运营;有轨电车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目前,苏州轨道交通(含有轨电车)线路里程达165.86公里,日均运量约90万人次。
公交优先还体现在路权优先,中心城区辟出公交专用道路,总里程152.38公里,并设立公交优先通行路口198个。
苏州还大力推进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汽车客运西站综合枢纽、沪宁城际园区站公交换乘枢纽和南门汽车客运站综合换乘枢纽等7个项目已建成启用,吴江区太湖新城综合枢纽、轨道交通木渎站综合换乘枢纽和轨道交通宝带桥南站交通换乘综合体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多元服务
新辟优化公交线路330条
为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苏州每年定期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创建至今共新辟公交线路11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18条。其中,配套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共新辟优化公交线路50余条,市区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接驳率达到100%;新开行3条公交快线,并开通社区巴士37条、微巴19条,为公交出行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据了解,创建期间,苏州市区还新投入使用公交首末站35个、换乘枢纽5个、停保场9个,新增公交场站面积49.64万平方米。
绿色出行
健身步道自行车道享受“慢行”
为逐步引导市民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市区在108条道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的同时,尝试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方案,苏州环古城河范围内现有级差式计时收费道路51条,停车泊位2475个。
为鼓励非机动车出行、构建慢行系统,苏州建成了环古城河健身步道、金鸡湖慢行绿道、“太湖蓝”环太湖观光自行车道等。
同时,苏州市区建成24个“P+R”停车场、10916个停车泊位,在中环快速路、内环和护城河附近形成两个截留带,有效截留和调节外围交通进入中心城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
新能源公交车从无到有。市区现有绿色公交车3073辆,占全市运营公交车总数的64%;配套建设公交充电站43个、充电桩922个,2017年累积充电996万千瓦时。
智能公交
依托“城市大脑”分析客流
苏州智能公交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开发推出了“苏州行”App,集打车、公交与轨交换乘查询、公交实时到站、轨交时刻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服务。
苏州还是杭州以外的第一个“城市大脑”试点城市,目前已依托“城市大脑”开展“公共交通客流分析“”线网优化系统”“综合客运枢纽交通流量分析系统”等相关研究。
链接
如何验收
“公交都市”验收分为技术组评估和专家组评估两个环节,其中,技术组直接到验收城市进行实地评估(暗访评价),测评对象不仅仅是公交、轨道交通、有轨电车,还包括公交专用道、慢行交通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
专家组由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领导带队到苏州进行实地验收,验收过程包括3个主要内容,即听取汇报及资料核查、实地考察以及资料核查与质询、综合评议并形成意见。专家组的实地考察对象由专家现场随机选定。
评分标准
根据交通运输部相关评分细则,满分为1000分,达到或者超过850分为合格。主要包括:创建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满分250分;相关指标执行情况,满分600分;技术组评价,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