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一个救生圈关乎一条人命 河道边救生箱被谁掏空了?
2018-06-15 16: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15日讯 每年夏天,河网密布的水乡苏州,总有人不小心掉进河里。正因如此,近几年来,苏城的水域救援系统正在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河湖边安上了救生箱,箱中放上了救生绳与救生圈。一旦有人落水,救生圈、救生绳就能起到救人一命的关键作用。

  最近,苏城的气温节节攀升,溺水意外接连发生了好几起,正是这些救生圈、救生绳发挥作用的时候,“姑苏晚报96466”微信却接到网友反映:有不少救生箱被人掏空了,变成了空架子。

  一起起落水意外紧急时刻需要一根救命绳

  这几天气温攀升明显,网友们向“姑苏晚报96466”微信发来的新闻报料中,落水意外多了。

  5月31日晚上,园区通园路旁,一个小姑娘掉进河里,她挣扎了一会,眼看就要沉下去。这时,一名会游泳的男子跳下去救她,虽然他把小姑娘托住了,但因驳岸太高,两个人都被困在了河里。岸上的人想救他们,但找不到救援工具,只能报警求助。最后是消防队员到场后,用安全绳将两人拉了上来。

  6月1日下午,园区松涛街莲花新村五区公交站台旁边,一位阿姨去河边捞鱼,不小心掉进河里。有人路过看到后,赶到河边来救她,也因缺乏可以救人的工具,选择了报警求助。幸运的是,消防队员来得快,也是用安全绳把她给拉了上来。

  6月10日凌晨,险情又发生了。姑苏区阊胥路小日晖桥旁,一名女子落水,一名男子为了救她也被困河中。后来,消防队员往河里扔了救生圈,在驳岸上架设了拉梯,才把两人救上来。

  本周以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落水意外还在接连发生着:6月11日清晨,吴中区木渎寿桃湖;6月12日深夜,园区钟南街外国语学校旁河道;6月13日凌晨,姑苏区人民桥旁环城河……

  “落水救援争分夺秒,最关键是第一响应人能否迅速施救。”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张海峰认为,从救援角度看,河道、湖泊因水深、水温等环境复杂,若不是专业人士,不要轻易下水,而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借助工具展开施救。这时,一根救生绳、一个救生圈,都事关人命。因此苏州的金鸡湖、独墅湖和部分河道边,都安装了救生设施,全天候对人们开放,方便遇到紧急情况时,第一响应人能随时取用。

  用来救人的救生箱

  怎么就空了

  2014年,古城区内临顿河、桐泾河、学士河等河段,率先安装了救生梯、救生箱等设施。之后几年,设置的范围不断扩大。突发落水意外时,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然而,如今这些救生箱中有的被掏空,有的受损严重,影响到了正常使用。

  “前两年有人掉河里,还用这个救生箱里的设备救过人,现在里面的东西全没了,成了一个空架子。”6月11日上午,市民陆先生无意中发现,临顿河边的落瓜桥下塘,有一个救生箱不知道被谁掏空了,便拍了照片发给“姑苏晚报96466”微信。

  陆先生说,这个救生箱里原有一根救生绳,绳子的一端系着一个塑料环,方便落水人员抓握,是专门为临顿河这样的小河道量身定制的。随后,记者去了现场。这个救生箱的箱门上写着“救生设施大家爱护”,但打开箱门,却找不到任何救生设施了,箱子里只有香烟盒、塑料袋等垃圾。在临顿河两岸,每隔数十米就有一个救生箱。记者一路查看,有的救生绳被剪掉了一大截,有的成了晾拖把的铁架子,有的连门把手也不见了。

  在桐泾河两岸,也有不少救生箱,但里面的救生设施缺失现象更严重。从南丰桥一路往南,记者随机查看河边的5个救生箱,发现其中有4个是空的。

  此外,阳澄湖环湖自行车道旁,每隔一段距离也安装有一套救生设施,每套设施由一个支架、一个救生圈及一根救生绳组成,遇到有人落水,岸上人员可将救生圈扔向落水者,待落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岸上人员通过拖拽救生绳就可将人拉上岸。然而,湖边的救生设施中,缺失的也很多。在阳澄湖湖滨生态体育公园段,记者沿湖边看了3套救生设施,发现救生绳均不知去向;在园区天主教堂西侧约300米处的阳澄湖边,记者也看了3套救生设施,救生圈及救生绳均不见了,只剩下3个空架子。

  救生箱设防与不设防

  成了个两难的选择

  救生设施正因用于救急,取用当然是越方便越好。“从救援角度看,救生设施应该是全天候开放的,越方便人们取用越好,越灵活越好,尽量不要固定,更不能上锁。”张海峰说。因而,无论是平江路、临顿路、桐泾路还是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河边的救生箱均能随手打开。金鸡湖、阳澄湖等湖边的救生支架上,救生圈也能随时取用。

  然而,不设防的救生箱,在一些人看来,里面的东西就可以随手取走。“救生绳全被人拿走了,就算来回巡逻,也是看不过来的。”一名正在阳澄湖边巡逻的保安无奈地摇头说,沿湖巡逻的路线很长,他们没法24小时全天候紧盯,特别是在一些芦苇丛生的路段,更是照看不过来,连

  河边救生箱被掏空了救生圈都被人拿走了。

  苏城一家救生设施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救生箱里的救生圈和救生绳,救人时是组合使用的,无论缺了哪一样,救援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救生箱里的设施被掏空,主管部门很是头疼。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安装于临顿河、学士河、桐泾河等河道两岸的数十套救生箱,经常会被盗,要不断补充。可还是“顾不过来”。

  那么,能不能给救生箱设些防盗措施呢?比如加锁。前两年,吴江东太湖边,因救生圈常常被盗,管理部门曾一度在救生圈上加了把锁。目前在阳澄湖边,也能看到不少存放救生绳的箱子上安着锁。然而,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因为真要救急时,一把锁也许就会耽误了救援。

  张海峰举例说,救生绳通常有20米长和30米长的,一端固定后,救援的辐射面也受到了限制。不固定,又更容易被人拿走。“这也是一种无奈。”

  人命关天,如何让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救生箱确保完备,实在是一个不可轻忽的问题。

  记者手记

  公共设施的呵护

  期待全民素养的提升

  增加人员巡查,随时添补缺失,运用技术防范手段……采访中,很多人说了很多对策。这些对策,有用,却都只是无奈和被动应对。

  其实,公共设施被人为损坏,绝不只是河边那些救生箱。比如说,路面上被人撬走的窨井盖,健身步道急救箱“消耗”飞快的纱布,小区消防箱不翼而飞的灭火器等。曾经采取过的种种“严防死守”,说实在,投入不少,成效有限。从根本上来说,公共设施造福的是社会公众,公共设施的呵护,需要的是全民素养的提高。

  这当然不是“理想岛”式的虚幻期盼。纵观苏州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提高的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私开消火栓取水的,很快会在“微城管”平台曝光,往河道乱扔垃圾的,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急救箱里备料,已不再有“日放日清”的窘境,深夜路口的红灯前,不时会有独自等待的路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河边救生箱的“命运”也会改变,只是希望这改变,能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更快到来。记者叶永春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