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传承中创新“轧”出文化自信 今年65万人次参与“轧神仙”
2018-06-08 15: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8日讯 刚刚过去的五月,苏州人又一次经历了属于自己的“狂欢节”。被爸爸扛在肩膀上“轧神仙”,是无数“老苏州”的童年回忆,“八仙巡游”“神仙糕”“神仙花草”……“轧神仙”中最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传承了一辈又一辈。如今,延续800余年的传统民俗正在与时俱进,让“轧神仙”这张苏州特有的文化名片有了鲜活的时代印迹。

  今年,为期5天的“轧神仙”累计吸引客流量超过65万人次,其中不乏“新苏州”“洋苏州”。

  回顾这5天,“轧神仙”注重“还节于民,回归本真”,在传承特色活动的同时也力求突破创新,以“八仙”表情包、网上“轧神仙”、微电影等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透过这一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吴地民俗,我们看到的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力量。”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原主任、研究员龚平表示。

  回归本真,传承原汁原味的吴地民俗

  “轧神仙”是苏州人一年一度的民间狂欢节。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生日。在这天,吕洞宾化身下凡,到神仙庙来点化世人。郎中、小贩、乞丐、挑夫、香客……都可能是他的化身。因此,大家都要到神仙庙去挤挤,希望“轧”到神仙,沾点仙气,商贩也趁机赶来做生意,于是,慢慢就形成了一个盛大的庙会。

  姑苏区阊门片区作为承办“轧神仙”活动的“主角”,一直在寻找这一民俗节庆的准确定位。在活动前期策划时,阊门片区特意请来民俗专家“把脉”,不断简化活动设计,缩短流程,将“轧神仙”活动中极富传统特色和生命力的项目予以保留和发展,充分彰显姑苏古城区历史悠久、民俗繁荣的文化首位度。阊门片区管理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姚建华连续14年全程参与“轧神仙”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他对此深有感触:“真正的传统民俗,应该有它本来的模样,让老百姓参与其中。”

  在今年的“轧神仙”活动中,特色传统项目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作为由吕祖传说衍化而成的民俗活动,“轧神仙”以祈福求健康为主旨。为延续这一内涵,中医药文化展示是今年“轧神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中药材现场鉴别、中医名家现场义诊、传授养生知识,还有苏州中药材“老字号”赠送“神仙香囊”、“神仙汤”等活动,深受市民青睐。神仙庙祈福、“八仙巡游”更是重头戏。今年的神仙庙祈福法会隆重而庄严,“八仙巡游”突出主角吕洞宾并加入了现代元素,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齐聚石路。此外,承载着“老苏州”儿时回忆的“神仙花草”集市,展示、售卖也一如既往地热闹。

  创新发展,传统民俗焕发时代活力

  在传承的同时,如何让民俗焕发时代活力?作为承办方,阊门片区动足了脑筋。“‘轧神仙’不仅要有原汁原味,还要有新花样。”阊门片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曹原说,今年的“轧神仙”在回归本真的基础上,在文化传承的方式上也有所突破。

  “八仙巡游”是典型的例子。今年的“八仙巡游”,在传统巡游队伍之外,增加了现代巡游队伍。巡游路线不再局限于阊门地区,甚至跨出了古城区,延伸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同时,几位“神仙”进入商场、轨交上演快闪,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另外,“神仙敲门”走进普通百姓家中,让更多人参与“轧神仙”活动。“八仙”表情包、网上“轧神仙”、微电影等吸引年轻人的“轧神仙”新方式,用互联网之力,为传统文化添活力。曹原认为,“轧神仙”是苏州人自己的节日,浓缩了苏州传统文化,在深入挖掘内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轧神仙”期间展示的不少非遗技艺、传统手工艺,也是阊门地区的一大特色。明清时期,阊门地区曾是工匠聚集的地方,由此产生的手工艺文化延续至今。阊门片区辖区内还有不少文化资源,泰伯庙承载着厚重的吴文化,唐寅的故事雅俗共赏,今天的苏州人仍能找到这些文化的影子,很多优秀的部分在新时代仍然需要发扬。在曹原看来,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髓。接下来,阊门片区将深度挖掘辖区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并与时代要求相融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变与不变,守住苏州人的文化自信

  事实上,对于传统民俗的传承,姑苏区一直在做着不懈努力。从具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影响力的非遗活动“姑苏三宝”,到新“姑苏三宝”,无不展示着古城的文化魅力,“轧神仙”是其中一个缩影。每年“轧神仙”活动期间,都会有数十万的民众自发从各地赶来,甚至还辐射到了上海、无锡等周边地区。

  传统民俗为何能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龚平认为,出生于苏州的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理论特别适用于解释这一现象。“每个节令民俗都会经历文化成熟到文化自觉再走向文化自信的过程,‘轧神仙’体现了苏州人的文化自觉,并逐渐建立起苏州人的文化自信。”龚平说,要守住这份文化自信,传统民俗就必须保持本真的内容不变,同时与时俱进地发展,融入不同时代的特征。

  对于这一观点,中国民俗学会理事、苏州市非遗评审专家沈建东也表示认同:“传统民俗的核心内容体现的是民族特色,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一定要保留下来。”同时,沈建东提到,文化传承离不开年轻人,因此要有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正如“轧神仙”一样,在变与不变之中涵养文化自信。

  此外,沈建东表示,坚定文化自信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今年的“轧神仙”活动中,特意增加了“轧神仙”民俗文化知识进校园活动,唤起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忱。(朱雪芬)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