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9月20日 2017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点亮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9-18 10:06:00

  指导单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昆山市人民政府支持单位: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华两岸交流协会

  “两岸情 一家亲”主题晚会暨2017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9月20日晚灯会将在水乡周庄和昆山慧聚寺广场正式点亮,一直持续到10月8日。

  风雨同舟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自1990年10月首家台资企业落户,截至2017年4月底,昆山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758个,增资项目2271个,投资总额571.67亿美元,注册资本296.41亿美元。

  近年来,昆山大力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在两岸产业深度对接、金融创新合作、贸易便利化、民间交流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丰硕成果。昆山将继续做好服务,助推台资企业扎根发展、转型发展、永续发展。

  台企发展历程

  1990年,昆山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在昆山开发区注册成立。1991年10月,第一家台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沪士电子签约建设。1992年至1998年,昆山台商投资完成了第一波热潮。

  2000年4月,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运作的出口加工区之一。2001年台资广志电子在昆山出产了全省第一台笔记本电脑。2009年,昆山市笔记本电脑年产量突破6500万台,占全球份额近50%。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试验区获批为进一步深化昆台合作提供了重大平台,昆山成为广大台商进入大陆布局的“桥头堡”、深耕大陆市场的“根据地”。

  昆山服务举措

  为台企提供肥沃的发展土壤,多年来,昆山推出一系列服务举措。

  围绕企业需求,以政策集成支撑台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昆山试验区政策有效落地。发挥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平台作用(已成功召开四次会议),争取重大改革措施先行先试,在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特别是服务业合作、金融业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省市两级给予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省人社厅出台多个改革措施和意见支持昆山试验区建设。苏州市委市政府在为昆山推动政策需求提交国家部委商议的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

  坚持项目引领,以产业集聚推动台企创新发展。当前,全产业链体系正成为吸引台企落户的主要因素,昆山市通过打造台资全产业链体系,吸引龙头企业来昆投资,同时,打好创新和转型攻坚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坚持服务为本,以环境优化保障台企创新发展。提升服务效率效能。树立“企业需求快速知道,政府服务快速提供”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全力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加大昆台两地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的对接交流,为在昆山10万台商台胞营造宜业、宜居、包容、认同的“第二故乡”,增强他们对昆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灯会看点

  四大灯区120多组彩灯

  本次灯会共设昆山印象、宝岛风情、周庄故事、祈福中华四个灯区,将灵秀的江南水乡风韵与多彩的宝岛民俗风情融入整体规划设计中,以彩灯的形式彰显“两岸情 一家亲”的灯会主题,制作了具有深刻文化内涵、浑厚艺术效果、超强视觉震撼的大小灯组共120多组。

  主题晚会分5大篇章

  9月20日晚,举办“两岸情一家亲”主题晚会,晚会内容主要是以两岸恢复正常交往以来的30年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间节点为串联,勾勒两岸交融发展变迁的宏观面貌。晚会共分五个部分:序:天涯共此时;篇章一:破冰;篇章二:共融;篇章三:祈愿;尾声:共筑中国梦。

  哪些人可以免票看灯

  灯会期间,可免票观灯人群为:现役军人(包括军事院校在校学生)及享受江苏省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新闻记者、离休人员、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人、身高1.4米以下儿童。

  周庄故事

  风景恋我情服务留我心

  “当初只是想到昆山考察一下市场环境,没想到一下子在周庄驻留这么多年。”台资企业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武告诉记者,不仅被古镇的美景、淳朴的民风所吸引,更倾心于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保姆式”的政府招商服务。

  作为台企福哥企业集团旗下的独立子公司,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并落户周庄。公司产品分为两大领域,主攻汽车和电动工具的核心部件,主要生产控制模块。公司从最初的年产值200万元,经过6年发展,今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500万元,近年来年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两位数。

  公司发展可谓如鱼得水,李文武还被评上了昆山市高科技人才,每个月还能收到一笔“意外”的昆山市人才津贴。这一切顺风顺水的背后,得益于周庄的优良投资环境和政府“保姆式”的服务。李文武说,2011年7月准备注册公司时,周庄镇招商服务中心人员找到了他,了解公司情况后,招商服务人员便开始马不停蹄代他办理相关手续,仅仅两个月,2011年9月公司开张。“我啥都不用做,本来以为公司开业至少要忙活半年时间,没想到两个月就解决了,地方政府的服务真是太周到了。”李文武表示,他也去过全国很多城市,像这样的“店小二”服务从未遇见。后期,在公司运转过程中,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经常上门主动服务。

  “当初,本来是总公司派我到昆山考察一下市场环境,并无长期投资打算,可如今,我们不仅在这里设厂,更要增资扩建,准备扎根周庄。”李文武表示,公司的很多高管都已经在周庄安家,融入周庄生活是公司大步向前的动力。

  在星星的故乡看故乡的星星

  “来星星的故乡看故乡的星星。”62岁台湾人赖世华说,周庄满足了他和妻子对新生活的一切美好憧憬。

  走进昆山周庄台湾老街,名为“星星的故乡”的酒吧格外引人注意,枕河临桥面对云海塔,“星星的故乡”在一棵香樟树的树荫下撑起十几把大伞,伞下的桌子错落散开,露天的吧台上摆放着十几个高高的坐凳,来客喝上一杯啤酒、威士忌,抑或一杯茗茶,散漫地畅饮,随意地打量,放松地说笑。

  谈起跟周庄结缘,酒吧主人赖世华说是巧合,也是偶然中的必然。2013年9月的一天,赖世华的朋友邀请他到周庄考察,当时就在台湾老街的这株老樟树下,二人推心置腹了一个下午,共同觉得朋友投资项目的定位并不适合台湾老街。事后,朋友另寻他处。赖世华却在这枝繁叶茂的香樟树下逐渐丰满自己的想法,何不在这里开个酒吧?寻求自己晚年生活的乐园?

  说干就干。赖世华将这样的想法告诉了妻子,相濡以沫的二人一拍即合。妻子喜欢看星星,当晚,还在酝酿中的酒吧,名字却先想好了。就叫“星星的故乡”,爱看星星的妻子脱口而出,赖世华点头赞成。

  2014年春节,“星星的故乡”酒吧正式诞生。“整个周庄都是我的朋友。”赖世华打理的酒吧成了结交朋友的佳处,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赖世华都要去跟大家打个招呼。

  “从酒吧开业至今3年多了,我再没回过台湾。”赖世华说,在老家台湾淡水的两儿一女,多次来看周庄看望他和妻子。赖世华已成为两岸的“桥梁”。他说,他每逢台湾人便说,大陆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你们多来走走看看就明白了。

  “不会考虑回台湾了,周庄就是我的家,我的晚年生活将在这里度过。”赖世华一脸幸福。

  □本版撰稿 朱新国

  □本版摄影濮建明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