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投144亿构建“大民生”
中国江苏网讯 新学期即将开始,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马运路校区,这座投资2.5亿元、占地62亩的校园今年正式投入使用,家门口就是好学校,就有名教师,这让附近的马浜花园、东浜新苑、枫津新村等多个动迁小区的居民开心不已。昨天,记者从苏州高新区获悉,为进一步提高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该区扎实推进8大类25项、总投资144亿元的为民实事项目,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住房、文化等问题。
3年30亿打造优质教育“培养链”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马运路校区投资2.5亿元、占地62亩,今年正式投入使用。该校采用了集团化办学模式,总投入5.5亿元,打造一校三区,目前又投入2.5亿元,筹建占地78亩的锦峰路校区。在加强校园基础建设的同时,学校统一调配师资力量,确保师资均衡、发展同步。
近3年,苏州高新区投入资金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各级各类学校20多所,90%的学校教育设施达到江苏省一类标准,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5.6%,基本实现优质学前教育全覆盖。同时,该区深入推进实验小学、实验初中等名校的集团化办学改革试点,探索紧密型、托管型和协作型等多种办学模式,既注重片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又突出抓好学校特色培育,努力打造出了一条从学前教育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优质教育“培养链”。
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师资是关键。为提升教师整体水平,高新区深入实施教师职前2个月的“岗前实训”、新教师为期3年的“雏鹰工程”、为期5年的“青蓝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成长一体化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全区所有学校市级以上名师全覆盖,而且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在数量上初步实现了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基本均衡。在保持教育质量全市持续领先的基础上,高新区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医疗龙头带动构筑“15分钟健康圈”
停车、挂号、候诊、检查、取报告……只要下载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医院全国首创的脱卡结算APP,这些让人头疼的看病难题都能一键搞定。通过院内定位导航系统,患者就可以按照提示轻松找到自己所要就诊的科室,并在APP上知晓就诊医师及排队等候的准确信息,智能导诊系统还会根据患者不舒服的部位和相关情况推荐就诊。为了更加方面老百姓就医,2016年3月,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医院联合了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成立苏州高新区医联体,初步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大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卫生信息建设工程,实现了全区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避免了在不同机构间就诊时的重复检查。
同时,以“15分钟健康圈”为目标,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目前,狮山、东渚、镇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按照省级示范标准建成运营;枫桥、浒关、通安、阳山、横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正在按标准建设中。
2020年“十分钟文化圈”全覆盖
在新建的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内,无论老人还是小孩,白领精英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在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
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精神需求,加快建立普惠、均等、充裕的现代公共文化供给体系。该区3年内提升了2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建、扩建、改建41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各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100%达到或超过省“八个一”标准。同时,立足于新建成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公益性服务职能的提升,也丰富了服务形式、拓宽了服务广度,使受益群众数量大大增加。
今年,高新区还组织开展了全区首届歌唱器乐舞蹈大赛、“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展演、高新区阅读节等大型活动。2016年以来,全区各类文化展演活动300余场,公益性讲座150多场,放映数字电影1000余场,累计惠及群众55万人次。
“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步强化‘自选’特色新模式。”高新区文化局负责人说,至2020年,全区“十分钟文化圈”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将实现全覆盖,基本形成覆盖全面、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