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七彩的夏日”系列活动惠及400余未成年人
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梅蕾)昨天下午,泰伯庙的吴门书道馆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国传统古彩戏法”主题互动活动让孩子们过足了成为一名小小魔术师的瘾。这是“家在苏州·e路成长”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站(泰伯庙)——2017年“七彩的夏日”暑期系列活动的一场,由苏州市文艺之家主办。今年暑假以来,文艺之家已经主办了“古城墙保护小小考古专家”、“剪纸与宫灯”、“苏派盆景”以及“中国传统古彩戏法”等4个主题的14场公益活动,共有400余位未成年人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昨天的活动特意邀请了苏州市杂技魔术协会会员刘泰勇用表演加教学的方式和孩子们互动。刘泰勇还表演了《空壶取酒》《鸳鸯棒》等古彩戏法,令孩子们眼花缭乱。参与活动的东中市小学学生,不单了解到古彩戏法,还在刘泰勇的指导下学习变戏法,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魅力。
古彩戏法
这种中国魔术已有4000年历史
古彩戏法属中国魔术中的一种,指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具有典范性魔术(戏法)节目。
魔术在中国古称幻术、戏法,中国的魔术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进行表演,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08年,西汉武帝刘彻举行了以“鱼龙曼延(魔术)”和“百戏(歌舞杂技)”为主的表演招待国外使臣。
隋唐时期,宫廷魔术与民间魔术并举,繁荣发展;宋代出现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流浪艺人众多,并产生了著名的魔术团体(如南宋“云机社”)。此时魔术分科也越发精细,并形成了“手法、撮弄、藏厌(挟)”三大体系。
至明清时期,魔术鲜见于宫廷,主要存在于民间,分“撂地(流浪艺人划地为台表演)”和“厅堂(艺人受召于富贵人家表演)”两种方式。
从古到今,戏法不仅丰富了宫廷、民间的娱乐生活,满足各阶层的需求,还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中国的古彩戏法是世界魔术宝库中最璀璨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