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亮出上半年苏州各地“两减六治三提升”“成绩单”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8-02 10:44:00

http://epaper.subaonet.com/szrb/resfiles/2017-08/02/557364_325271.jpg

http://epaper.subaonet.com/szrb/resfiles/2017-08/02/557364_325272.jpg

  中国江苏网讯 按照市“263”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我市明确了25项主要指标、11大类64项120个具体任务、8大类211项重点工程、3大类33项政策措施,全市上下组织实施,今年以来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同时,全市层层级级开展明察暗访,加大环境问题的曝光力度,发动全社会加强监督,推动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已曝光各类环境问题677个、整改完成321个。

  “两减”

  初见成效

  关停落后化工产能114家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削减26.92万吨,削减率排名全省第四;已关停落后化工产能114家、完成省下达任务的69.5%,位列全省第一;关停淘汰低效产能企业464家、占年度任务的66%。

  >>治理难点

  上半年,全市“减煤”仅完成年度任务的11.3%,序时进度脱幅38.7个百分点。其中常熟、太仓、吴江不减反增,高新区虽有所下降但仅完成年度任务的19.3%。小锅炉关停带来煤炭消费转移,电煤削减空间有限,非电行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这些问题均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化工企业关停工作虽然完成序时进度,但太仓、吴中、相城、园区、高新区淘汰低端落后化工企业和吴江关停淘汰低效产能企业的年度任务完成率均低于30%,未达序时进度要求;昆山千灯精细化工、吴中化工、浒东化工、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化工集中区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还未落实到位。

  “三提升”

  稳步实施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继续保持在65.85

  在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方面,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630行动计划”,“十大工程”103项重点项目实际投资40.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3.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在65.85。

  在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方面,完成排污权交易16宗,下达生态补偿资金7.93亿元,发放环保支持类企业贷款1700余万元,开征太湖流域总氮总磷排污费、VOC排污费及扬尘排污费。评定公开1068家企业环保信用等级,推动落实差别化水、电价和绿色信贷。

  在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方面,结合“环保执法大练兵”开展化工、钢铁、固废等多个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上半年全市实施行政处罚706件、金额6222.8万元,查破污染环境刑事案件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6名。

  >>提升难点

  一方面,“三提升”工作需加大创新力度,长效机制亟待完善;通苏嘉城际铁路、西气东输、垃圾填埋场等多项民生工程均需穿过或占用已划定的省级生态红线区域,如何协调好工程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需要加强探索。另一方面,环境监察网格化在乡镇、村一级还没有真正落地,人员、经费、责任、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还不健全。

  “六治”

  推进有力

  711家重点纳管

  企业被排查

  上半年,我市全面开展太湖安全度夏工作,制定了望虞河综合治理方案,并实施了吴淞江等省界断面整治和太浦河特征因子防控。目前已完成711家污水处理厂重点纳管企业排查和评估,排定了26个太湖水污染防治突出环境问题清单,并实施市级挂牌督办。

  >>治理难点

  太湖应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水质改善进展艰难,年度35个治太重点项目还有14项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阳澄湖总磷上升势头仍未扭转。断面达标还不稳定,常熟张桥、太仓新丰桥镇、昆山振东渡口等断面还未达标;昆山赵屯和吴中善人桥断面7月份虽已达标,但水质巩固难度大;常熟北桥大桥、昆山千灯浦口、吴江界标等3个断面虽然达标,但水质较去年下降一个类别。

  3个危废焚烧

  项目年内建成

  我市制定了《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专项规划(2016~2020)》《苏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开展政府实事项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双百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置“6+2”工程。目前,已启动建设危废终端处置设施95座,1257家产废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工作正在推进中,1718家企业开展了危废“减存量、控风险”行动,年内建成3个危废焚烧项目。

  >>治理难点

  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城乡结合部和部分农村垃圾乱倒乱抛情况依然较多。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布局不合理、部分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缺口。危废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推进力度不够,对1360家企业中的114家进行抽查,规范化管理达标率仅20%。

  37条黑臭河道

  已开工整治

  制定了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控源截污为基础的“一河一策”方案,开工整治黑臭河道37条;并提前实施2018年整治项目,已开工32条;目前全市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8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75%。

  >>治理难点

  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不高,雨污分流不彻底。河道整治与控源截污、雨污分流等工程不匹配,治标不治本,黑臭易反复。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接管率偏低,运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

  关停299家

  规模化养殖场

  上半年,我市编制了《苏州市级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调整方案》,完成太湖一级保护区禁养区划定;同时,制定了规模养殖场污染和治理检查认定办法,关停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99家、完成年度任务的94.4%,非禁养区121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正在加快推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减量增效等专项行动,着力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治理难点

  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推进仍不到位,转型发展仍有难度。其中,张家港畜禽养殖场关停进展缓慢,6家仅关停1家。限养区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治理水平不高,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养殖模式推广力度不大,可持续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477家企业实施VOC治理

  推进8个省级化工区泄漏检测和修复,实施477家企业的VOC治理,占年度任务的51.1%;开展非道路移动源底数摸排,进一步淘汰高污染、老旧机动车9500辆。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执法和专项督查,开展市区建筑工地整治工程百日行动,完成673家建筑工地扬尘整治。

  >>治理难点

  年度933项VOC治理项目虽然达到序时进度,但与臭氧污染防治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强制使用水性涂料等工作尚未启动。

  “八查八改”586家企业

  上半年,组织“八查八改”重点环境风险企业586家,梳理推进87大类、114个行业危化品整治;严格危化品码头和水上运输管理,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开出全省首张电子版“船舶污染物接收证明”;编制完成苏州“土十条”和“十三五”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意见。

  >>治理难点

  较大以上环境风险企业“八查八改”工作总体进展较慢,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全市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企业面广量大,车、船危化品运输量大,港口配套船舶污染防治设施还不完善,长江沿线化工码头次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依然较高。

标签:

责任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