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从大山里来回大山里去 常理工支教团获省“十佳奖”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2-28 10:11:00

  去年暑假,大学支教团继续来到河南。

  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讯 “我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想给自己的母校带去一点点改变。”就是有了这样的想法,常熟理工学院陈会琴同学筹办起了河南爱心支教团。在连续帮扶结对两年后,团省委和省学联为常熟理工学院的这个团队颁发了“江苏省社会实践十佳风尚奖”,这已是支教团队第二次获此荣誉。

  想给母校一点改变

  陈会琴是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学生,在她的简历上,小学一栏填写着“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吴河乡漆中湾小学”——她是大山里走出的大学生。

  商城县吴河乡位于河南省东南隅,临近大别山。这里的经济基础薄弱,甚至基本的道路设施都不甚完备,而在这个山区的漆中湾小学更是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来到常熟上大学后,每次回想家乡,陈会琴总是颇有感慨:“小的时候上学,村里的小学只到三年级,也就是说,我在九岁时就要每天五点多起床翻越两座山头去邻村上学。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我们都是靠着感觉摸索着走路。”

  现在,这所小学还是只有幼儿园和一二年级,陈会琴说:“学校只有三位老师、两间教室,四十几名学生,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无比强烈。我希望自己能给母校带去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

  成立大学生支教团

  陈会琴组织起有意同行的同学、做好详细的计划,而且陈会琴还联系了在吴河乡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程东益。最终,在常熟理工学院团委老师的帮助下,2015年5月,朱虹、张媛婷、钱燚晨、陆小军、丁海艳和陈会琴组建了河南爱心支教团。

  2015年暑假,大学生们走进了大山,尽管老校长程东益帮他们一一走访过当地学生的家庭,为他们做好了大量铺垫;尽管陈会琴已经给同行的同学们打过“预防针”,但是山里的环境还是让其他大学生们意想不到,我“们喝的水是黑的,里面有许多杂质,需要先静置一天,然后才能喝。”……

  然而,面对孩子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成员们都咬牙坚持,为漆中湾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科学启蒙课、中国地理课、安全知识课、历史研讨课、趣味体育课、手工课、音乐课……每一门课程的开展无不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方新天地。

  爱心接力传承梦想

  连续两年,每年假期,这个支教团都会奔赴千里,来到这所山区的小学,回到常熟后,支教团经常会想念孩子们,也有更多的反思:“我们每次暑假只呆十几天,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去质的改变,但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打开窥探世界的窗口。”

  带着这样的思考,“常熟理工学院-漆中湾小学希望班”“漆中湾小学图书馆”先后成立。支教团成员张媛婷告诉记者,“希望班的孩子都是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每年会资助每个孩子1000元。”同时,大学生们开始为漆中湾小学图书馆募集图书,最终募集了219册图书和5000元人民币。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