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苏州 > 关注苏州 > 正文

0

志愿服务离“按需点单”有多远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02-22 10:24:00

  城邦社区2016年学雷锋志愿活动

  中国江苏网2月22日讯 昨天上午10点左右,园区居民陶大叔家中来了三位社区志愿者,他们带着清洁工具帮助打扫卫生来了。令陶大叔颇为尴尬的是,两天前,他已经请钟点工将家中整理过一遍了。临近“3·5”学雷锋日,社区志愿者开始策划并行动起来,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呼之欲出。然而,有些看似有需求的服务,在老人们眼中却是鸡肋。那么,哪些志愿服务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志愿服务离居民“按需点单”的要求有多远?

  A

  志愿服务刚启动即遭质疑

  公益行动缘何成“鸡肋”?

  在陶大叔所在的小区,社区志愿者已经开始准备学雷锋日所需要的缝纫、磨刀、理发、法律咨询、家电维修等摊位牌。记者现场数了一下,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多达15种。就在小汤等志愿者忙得热火朝天之际,走进社区活动室的居民孙老伯却丢下一句话:你们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都是一年一次,有些还不是我们居民所需要的,有什么意义呢?”

  “雷锋精神必须要弘扬。但有些季节性、一次性的学雷锋活动,很多时候并没考虑我们居民的需求。”孙老伯告诉记者,去年3月5日,他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将家中的一台收音机拿到现场维修。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原本杂音很大的收音机恢复了正常功能。但令孙老伯感到诧异的是,在他等待维修的过程中,负责维修小家电的志愿者一边维修,一边给孙老伯递来了一张名片,并推荐今后有小家电需要维修,可以到东环路找他。而且他店里的维修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本来是个志愿服务,结果让我感觉像是店家的推广会。”孙老伯说。

  跟孙老伯有着同样看法的还有曾经当过社区主任的徐家骝。他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老人因投资理财而上当受骗,损失严重。在各大公园、商业街和商场附近,年轻的推销员都很自然地将投资理财传单递给老人。很多老人不知道如何识别各种新骗术。推销员就抓住老人的这一弱点。那么,如何做好老人的防骗宣传呢?这就需要懂法、懂行的社区志愿者长期反复宣传。然而,在徐家骝走访观察的众多法律工作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中,很多都是像“3·5”学雷锋日这样的应景活动。如果仅靠一次的学雷锋活动,显然起不到呼吁众多老人防止上当受骗的警示和提醒作用。“如何摆脱作秀,把居民需要的项目服务长期化,这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徐家骝说。

  “一年只上门几次的志愿服务,实在没什么意义。”家住城邦花园81岁的空巢老人丁阿姨也表示,此前,曾有志愿者上门为她提供打扫卫生的志愿服务。但一问才知道“两个月服务一次”。丁阿姨当即婉拒了。“志愿者每次上门服务的人员不固定,我都不认识,不如我请一个钟点工呢。熟悉的钟点工还能陪我多聊会天呢。”丁阿姨说。

  B

  小小问候和提醒都会受欢迎短期志愿服务能否常态化?

  对于居民的质疑声,志愿者小汤也表示“无奈”。因为作为志愿者,他们能提供的就是在社区居委会安排下为大家服务。而且他们志愿者队伍中,除了一部分是小区内的,还有企业、社会爱心人士等。小汤举例,仅今年学雷锋日前后的3月1日到3月10日,他和朋友小罗、小张等每个工作日程已经安排满了。他们一共参加10个社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而这10场活动下来,效果到底有多好,小汤心里也没底。

  到底是哪些项目才是老人期盼和需要的呢?“对我们老人来说,一句提醒就是最好的志愿服务。”昨天,园区新馨花园89岁的葛振国伯伯说,几年前,他的一个老年朋友曾因忘记关窗户而遭遇盗窃,损失了万余元。由于老人年龄增大,记忆力衰退,有很多事情可能就会忘记了。他那位住在一楼的老朋友就是因为记忆力衰退,晚上忘记关窗户,才给窃贼留了机会。当葛振国搬进新馨花园后,发现小区里的志愿者每天晚上都会拿着小喇叭提醒大家“防火防盗、关好门窗”。有一次,他也忘记关大门,结果就是在志愿者的提醒下,去检查了一下大门和窗户,才避免了意外发生。“这些提醒,不是你一两次举办志愿服务能够做好的。因为老人有特殊情况,你需要每天提

  醒。”葛振国说。

  都市花园67岁的陈玉英是社区铁杆志愿者,她是专职“陪聊员”。2013年,都市社区专门腾出一间房间,成立了“乐龄聊吧”,让社区高龄、空巢、孤寡老人前来喝茶聊天。退休后的陈玉英觉得这是一项公益事业,于是主动加入聊吧,并且专门负责为社区老人端茶倒水。都市花园80岁的居民沈霞珠说,每天早晨看着孩子们出门,听孩子们说“再见”,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孤独。但每天上午9点左右,她从家中来到社区聊吧,就换了另一种心情:因为志愿者陈玉英阿姨每天都是“欢迎”她来。这与空落落的家里比起来,又是另一种温馨感受。在聊吧,沈霞珠与其他阿姨阿爹闲聊,寂寞感就完全消除了。而且还增加了自己的“安全感”。就在去年12月,一同前来聊天的75岁的郑阿姨突然觉得心跳加速,身体不舒服。志愿者陈玉英和其他阿姨一道,将郑阿姨扶到社区医务室,及时进行了诊治。“你长期做着老人喜欢的事,老人们当然喜欢。”沈霞珠说,志愿服务如果能够长期化,有延续性,对于特殊老人群体来说,才是最受欢迎的。

  C

  志愿服务离“按需点单”有多远?

  要区别对待常规需求和特殊需求

  “志愿服务确实要根据居民需求才能受欢迎。”园区新馨社区书记黄建芬说,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肯定不能通过“吃大锅饭”的方式为居民提供服务。以社区老年人为例,身体健康,腿脚灵活的老人需要一些文体活动志愿团队的服务;对于年龄偏大,不便行动的老人来说,他们需要长期有人陪伴;对于患有老年慢性病症、卧病在床的老人来说,他们还需要更多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因此,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如果不区分层次,以“雷锋日”作秀或谋私利,肯定不会受到居民欢迎。

  苏州市社会工作督导师覃小珊表示,目前,社区志愿服务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服务内容单调、形式陈旧、缺乏常态化。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对居民需求进行深入调查和了解;二是缺乏资源整合工作视角;三是尚未形成框架性、项目化的工作思维。要想落到实处,社区工作者应从居民需求角度、社区发展角度、社区融合角度出发,更系统性地架构社区志愿服务。

  覃小珊说,以老年志愿服务为例,首先要进行需求细分,区别对待常规需求和特殊需求;其次在需求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内容多元化。针对理发、广场健康咨询、上门探望等常规需求,社工可以探索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譬如整合社区卫生站、健康机构、爱心商户等辖区优势资源,挖掘居民志愿者,培育发展社区内生志愿者团队,为老年人长期、实效地开展活动;而针对特殊老人的特殊需求,如高龄孤寡或长期照料病患的高龄照料者,可以用项目化、定制化的思维提供“喘息服务”等精准公益项目。目前,有的社区已经开始尝试“40、50”结对“70、80”,即由低龄健康自理老人结对帮扶高龄老人。

  “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很大,但人们的志愿服务理念仍需好好引导。”昨天,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陈建兰说,要从制度层面对志愿服务做出规范和指引,比如,针对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时间储蓄银行”,就需要好好规范,以吸引低龄老人长期志愿服务高龄老人。另外,针对高龄老人的志愿服务,其实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可以有短期的临时志愿服务,也可以有长期的志愿服务。

标签:

责任编辑: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