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天正工业:借“云”端之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跑
2019-06-14 09: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专家观点

  随着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步伐不断提速。工业互联网巨大的市场前景正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同台竞技,如何在工业互联网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常州天正工业董事长张翀昊选择了服务广大离散型中小微企业的有效落地方式。在他看来,万物互联是大趋势。工业互联网这一发展方向是确定的,但道路的曲折性远超想象,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应关注发展路径、面向群体和普适性服务三个方面。

  典型案例:

  走进天正工业的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一面24小时开启的数据大屏,连接着全国范围内的3万多台设备、近2万家企业。平均每天有1.2至1.5亿条生产相关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回数据库。全面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曲线”,天正工业为企业对接22家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服务达12.8亿元;帮助平台上工业企业对接科研院所6家,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金额超8000万元。

  2013年10月,意大利归来的博士张翀昊以10万元注册资本在常州创立了天正工业,主打产品是激光切割设备。企业发展迅速,2015年销售额超过亿元,2016年超过3亿元,最高峰时,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一半。天正80%的客户为中小微企业,资金实力普遍较低,设备货款回收困难。年底一算账,现金流往往是负值。天正股份遇到了国内制造业小微企业的普遍难题。

  “查阅过四种语言的论文后,我们发现目前几乎所有对企业的征信模型都是建立在财务数据基础上的。但在中国目前20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中,财务数据比较完善准确的凤毛麟角。”张翀昊强调,由于信息不对称,即使企业有订单、在生产、能盈利,也很难获得授信与贷款。

  

  

  “从单个企业看,小微企业融资几乎是个‘死局’。”张翀昊表示,小微企业规模有限,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受到影响。即便是财务状况非常好的企业,也可能因为一个意外就陷入困境。这些用传统的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征信系统无法解决,也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关键。

  既往的经验都走不通,那就独辟一条新路,张翀昊决定把企业最有生命力的生产数据提取出来,对下游中小微企业画像,进而描述企业的信用状况。设备不同,接口不同,信号也不同,怎么把“线”捋顺了?天正工业成功研发出能够兼容不同设备的数据采集装置MOD-X,建立某一类设备从“物理信号”到“生产数据”的转化模型,进而描绘出企业的“生产力曲线”,还 “大开脑洞”将单个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状况放在行业宏观视野中对比。进而选出一批优质企业,再将这些企业作为一个群体,推荐给金融机构,以保证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对金融机构而言,也无需再一家家寻找“靠谱”的小微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让金融机构不再“嫌贫爱富”。

  在这个" 创新 "被反复提及的时代,天正工业借“云”端之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加速跑。在张翀昊看来,在工业领域,只有大量收集数据,才能深入挖掘新生需求。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是以“数据”激发企业新需求,以新需求开发相应服务,汇集服务建设平台,再从平台获取客户流量,产生新数据,最终形成正向循环。除了生产力征信模型,数据还大有可为。天正工业正在积极寻求如何充分利用平台数据,挖掘客户的真实技术需求,调用高校、科研机构等外部研发资源来服务中小微企业,最终促进产学研领域的精准合作。“天正工业探索的金融征信仅是工业互联网普适性服务的一个很小切口,其他领域服务该如何着手,还需深入探索。” 张翀昊说。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蓬勃发展,不久前,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指出到2020年要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短短时间,未来已在眼前。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服务对象多为石油、钢铁、电力等大型流程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在现有的业态下,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占比高达83%的离散型中小微工业企业上云,并享受到有效服务,这是张翀昊脑海中盘旋的下一个重点。

  (唐颖)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