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90岁高龄的母亲颜红英还是当年那个扎着大辫子,站在船头奋力摇撸的“小姑娘”;56岁的六女儿董小妹、52岁的小儿子董红兵在雕塑下仰头驻足良久,两人人举起手机拍了又拍。
“太像了!”董小妹感叹道。说像,是因为眼前这座6米高的雕塑,跟母亲家客厅里挂的那幅《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场景几乎一样。董红兵告诉记者,母亲如今已意识不太清楚,并且完全没有了听力,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但是只要看到那张旧照片,一看到那个熟悉的背影,老人就会激动不已,用手不停地做出摇撸的动作。
“小时候看电影《渡江侦察记》,妈妈就跟我们讲,她曾经也渡过江,送解放军过长江。”那时起,那段红色记忆就印在了他们姐弟的脑海中:1949年初,正值渡江战役前夕,颜红英父亲带着颜红英以及她妹妹颜根兄,率先响应组织号召,改装船只以备渡江需要。当年4月18日,颜红英驾驶满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船只在江都河口附近的夹江里进行渡江演习时,遭遇国民党军舰炮火袭击。一颗炮弹就在她的船边不远处爆炸了,弹片擦破她的脸颊,脸上因此留下了伤痕,耳膜也被震伤。凭借娴熟的驾船技术和勇敢无畏的心,颜红英镇定地将船只安全转移,保护了船上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原新华社高级记者邹健东拍下了这一幕,命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记录下了在扬中江面胜利渡江的光辉历史。这张照片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这是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没有白渡。”“感觉很高兴,看到雕塑能想象出我妈当年渡江的场面。”第一次踏上异乡扬中岛,第一次看到以母亲颜红英照片为原型创作建造的雕塑,姐弟俩倍感亲切,话语中充满自豪。
激动远不止此。走进“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展馆,“欢天喜地迎解放”“男女老少支前忙”“我送亲人过大江”“吃水不忘挖井人”等篇章再现了7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也让董小妹、董红兵穿越到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强渡长江、解放扬中”“镇馆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寻找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在一张张泛黄、褪色的照片里,姐弟俩触摸到母亲的青春时光,载入史册的红色足迹。
认真听、仔细看、随后拍,“多拍点,带回家给母亲看看,还要讲给她听。”由于身体原因,此行颜红英老人没能故地重游,来扬中看看一直是老人的心愿,也是儿女的心愿,姐弟俩表示,在母亲身体许可的时候,一定要带母亲来扬中,让她看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像我妈妈那样的人还有很多,如果没有像她那一辈人的努力尽力,就不会有现在的好生活。”看完展馆,董小妹有了个新的“决定”:等我儿子回国,我要把他也带过来,来看看外婆在扬中做出的贡献。(张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