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3日讯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黄建国 杜立明 华诚)5月11日晚8时左右,正在参加“铁臂援建 回望十年”江苏四川媒体访问团活动的“中国好人”、“鹰爸”教育创始人何烈胜,在都江堰市接到一个久违的电话。来电的是原绵竹市清平乡党委书记谭焱,十年前汶川“5.12”大地震时,他乘坐直升机,一次又一次运载村民离开危险地带,自己最后一个离开。
两位因地震而结缘的朋友,八年后又相见了。右为谭焱,中为何烈胜。 张则鸣 摄
情谊,因地震而结下
“已经八年多没见面了,一直联系不上。昨天在绵竹打听了很多人,也没有问到电话号码。原以为这次碰不上了,感到很遗憾。没想到在离开四川的前一天晚上,他打来电话了。”何烈胜兴奋地告诉扬子晚报记者。
何烈胜与谭焱的情谊,因汶川地震而结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何烈胜带领11名志愿者,开着一辆厢式货车,满载被服、食品、矿泉水、卫生用品等,从南京赶往震区。5月14日抵达都江堰市,然后又到了映秀、北川、剑南等灾区。此后一年时间内,何烈胜九次入川参加援建。
何烈胜与谭焱第一次见面,是在当年10月的一天。那时谭焱已经从清平乡党委书记岗位,调任剑南镇党委书记。当天,何烈胜带来了1.1万件被子,捐赠给了南京对口援建的剑南镇。2010年,谭焱随绵竹市党政代表团回访江苏,两人又在南京见了面。此后,两人失去联系,八年未见过。
5月12日上午,何烈胜与谭焱在成都见面了。原来,两人都换了手机号码,相互联系多次,都没能联系上。
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谭焱接到一个电话:剑南镇领导邀请他回去,参加地震十周年接待话动。谭焱婉言谢绝了,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已经离开剑南镇岗位,就不再接受邀请去参加活动了,但江苏亲人来了,他要以私人名义接待。
“所有人都撤完了我再走”
再次相逢的两人,话题还是十年前的那场地震。
地震发生时,谭焱正在清平乡兴泉湖查看农田种植情况。仿佛天崩地裂,民房瞬间倒塌,山上大石头纷纷滚下。“太危险了,必须把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他急忙朝乡政府方向赶去。
沿途都是逃生的群众,谭焱当即组织大家朝地势开阔的川龙广场转移。更多的人朝广场聚集,每个人脸上都充满恐惧和绝望。“我会一直和你们在一起,所有人都撤完了我再走!”为了安慰大家,谭焱大声地说。
地震把通往外界的道路全部毁坏,通讯中断,不时有余震,雨也越下越大。川龙广场临河地势较低,因担心洪水袭来,村民开始往高处转移。谭焱走到河坝边,大声喊道:“你们睡吧,别担心,我在这里为你们站岗!”
13日晚,救援部队到达清平。谭焱和救援部队搜救被困群众,同时按重伤、轻伤、老弱病残、儿童妇女、青壮年顺序,用直升机将群众安全转移。5月22日,清平乡境内近万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谭焱才登上直升机撒离,兑现了他“所有人都撤完了我再走”的承诺。
清平乡救援经验成为研究案例
“第一组到学校查看情况,并负责寻找安全地段,准备安置群众;第二组到各村、各企业单位查看灾情,了解伤亡情况,救援被埋群众,抢救重伤病员,将群众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第三组到卫生院协助医护人员成立临时医护队,抢救伤员、病人;第四组到附近去寻找干净的水源,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用水。”
这是四川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课题组,在《汶川地震清平乡救援指挥案例研究》中对清平乡地震救援经验的总结。这份课题研究认为,清平乡的成功自救,主要是依靠基层组织领导者的个人权威与妥当的应对措施的结果。“孤岛”状态下基层组织的自救十分困难,也特别考验基层组织领导者的应变能力与处置能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是成功实施救援和转移的基础。
谭焱现在已调任四川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工作,应急救援是他经常思考的课题。
2008年10月,何烈胜带来了1.1万件被子,捐赠给了南京对口援建的剑南镇,当时谭焱为该镇党委书记。
“铁臂援建 回望十年”媒体访问团记者十年后对话谭焱
问:能描述一下地震发生后的危急情景吗?
答:交通、通讯中断,清平成为“孤岛”。人员伤亡情况十分严重,手术器材、血浆、药品、食品、饮用水、棉被、帐篷等十分匮乏,且难以及时送到灾区。余震不断,持续降雨,随时会有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最主要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救援人员能赶到,群众焦虑乃甚绝望情绪蔓延。
问:在救援部队到来前,你们采取了哪些自救措施?
答:地震当天下午,乡里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并派出6人下山报信。求救信中写道:“辖区内95%以上住宅倒塌或裂口,死亡人数在200人以上,失踪在3000人以上。现在乡党委、政府正在将灾民集中在六七个聚集点,部分病员无法得到救治,食物、饮水严重不足,药品极度缺乏。”与此同时,组织人员搜救,清理出一块5000平方米的空地,用于救援直升机停靠,等等,这些为后来的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搜救。
问:当时为什么会说出:“所有人都撤完了我再走”?
答: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伤亡人数较多,群众十分恐惧和绝望。作为一乡最高领导,我是群众的主心骨。当时说这句话是脱口而出,是本能的反应。在危急时刻,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必须站出来。
问:地震迄今十年了,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
答:地震发生时,我女儿刚刚出生13天。和爱人联系不上,家人还以为我遇了不测。在最危及的关头,没能陪伴在家人身边,这是我最感亏缺她们的地方。经历过地震,经历过生死,我更感到生命的宝贵、亲情的宝贵。活着的人应该珍惜生命,怀着感恩的心情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