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3日南京讯 “总想看看你的笑脸,总想听听你的声音,总想住住你的毡房,总想举举你的酒樽,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相约去寻找共同的根……”听着悠扬的草原歌曲,我跟妈妈踏上带有寻根意义的草原之旅,妈妈就是内蒙古人,我在网上做过功课,见过大草原,风景优美,很是怡人, 我心里充满期待。
从南京出发到内蒙古通辽,两地相距1700公里。我们到了通辽,继续开车一路向北。草原与我想像的不大一样,虽然很大却不寂寞,不时能看到牛儿在远处吃草,马儿在草原上奔腾,不时传来琴声、马蹄声、歌声……好不热闹,人烟少的地方会安静下来,听到风吹草儿的声响。草儿没过了我的膝盖了,还很刚劲,我的小腿被草划破了多处,让我不禁想到一句古诗”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草原的颜色是纯粹的。远处的蒙古包基本都是白色的。若是个别红色的,就特别显眼。草原四周有几个小丘,小丘也是绿的。天空是蔚蓝色的,瓦蓝瓦蓝的,像水洗过一般。这种颜色,比起南京的天要可爱多了。此时此景,我真想吟诗一首,想来想去,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最合适了。
不时会有一群人骑着马,穿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装,从面前飞过,我迫不及待的想去骑马。不远处就有马,正在吃草,它那大腿根部健硕的肌肉,我忍不住想去摸一把。突然被一股力量猛的一拉,我回头一下,原来是一位蒙古族叔叔,他把我拉到距离马尾部较远的地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不要站在马后,容易踢到你……”我想起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去追吃野驴,有一头小狼被踢的内脏负伤。我惊出了一身冷汗,回想刚才的举动,真得”吓死宝宝了“。
“不用怕它,只要不在马屁股后面瞎走就可以啦”,叔叔很友善地说“要不要骑马跑一圈?”我心有余悸:“算了吧!我怕它踢我。”
但禁不住叔叔的热情相邀,我忐忑上了马,一下子死死抱住马鞍上的把手。本以为马会把我甩下去,可它并没有动,还很友好的打了一声响鼻,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在肚子里。
叔叔把马的缰绳拴在他摩托车尾部的金属条上。摩托车在前,马儿跟着摩托车跑。我的手牢牢抓住马鞍的把手,脚紧紧的踏在马镫上。马一颤一颤的,屁股被颠疼了,叔叔教我微微站起,随着马儿颠簸的节奏起伏。
我慢慢适应了马的起伏,逐渐轻松起来,这时草原上清凉的微风吹来,好像在窃窃私语,它们好像在跟草儿讲着笑话,小草都成片成片的笑弯了腰;它们又好像在跟羊群说着悄悄话,低声交谈着什么,羊儿时不时发出”咩咩“的声音;它们又吹过蒙古包,炊烟袅袅争相飘向远方;看着这美丽亲切的大草原,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建功立业的铁木真,强大的蒙古骑兵在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这让我更加爱上了马背上的民族和这片美丽的草原。
马儿一阵奔跑,叔叔带着我已经走出了很远。在一片蒙古包前,叔叔说那是他的家,他们会跟着牧草的季节带着牛羊迁徙,看着他纯朴的表情和黝黑的皮肤,我想这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让这里的美好可以一直保留下来。
惬意的时光总是短暂,夜幕降临了,远方响起一阵阵歌声,顺着声响方向看去,那里一片漆黑,突然“呼”的一声,火光四溢,天空也被照的发红,人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我也顾不上刚刚骑马归来的疲惫,跑过去和大家一起拉起手,跳着舞,唱着歌,其乐融融,大家欢聚一堂。
很晚,篝火晚会才结束,太尽兴了。我一蹦一跳的回到草原的房车里,仰头一望,星星像璀璨的宝石,镶嵌在夜幕上。
(作者杨景元,就读于南京市鼓楼区科睿小学六年级(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