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钟振振:城门挂春联 愿年年好事成双
2020-12-28 09: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28日南京讯(记者 王心婷) 楹联为何分上下联?它何时出现、何时兴起?挂在城门上有何特殊意义?12月27日,奋进“十四五”江苏开门红——2021年“城门挂春联”楹联评审暨中国楹联文化论坛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中国韵文学会会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顾问钟振振教授带来《年年好事成双——城门挂春联活动的文化意义》主题演讲,从传统文化探究城门挂春联活动的意义。

楹联分上下两联,且对仗工整的特征早已深入人心,但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特色?这不得不提到楹联最初的载体——门。钟振振说:“早在古代中国和西方的门就不同,是两扇门,这恰恰是先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同等面积下,两扇门把重量一分为二,使得安装和日常使用更轻便。两扇门也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中,门联的形式因此应运而生,分为上下联各贴门上,对称且规整。

不仅如此,楹联的对仗也与汉语的特色密切相关。钟振振介绍:“中国的汉语言是单音节,只有它能构成骈偶这种特殊的修辞。”与其他国家多音节语言相比,中国汉语的独特与巧妙可见一斑,而只适用于汉语的对仗之美更难能可贵,钟振振说:“所以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产物,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早在1000多年前,古人就巧妙地运用汉语的特性,将单音节汉字排列组合就能形成结构工整,韵律对仗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也成为楹联的雏形。“例如《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诗经·小雅》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都是非常工整的对仗。”从最初对仗工整的句子逐渐发展成熟,到明朝达到鼎盛形成如今的楹联,它不仅成为中华传统的文学形式,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城门挂春联活动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很好的传承。”钟振振说。

而活动中选择城门作为楹联的载体,在钟振振看来也是传承的体现:“古时候因为城门是交通要道,人人都要经过,因此将通告、文号都张贴此处,成为宣传重地,而现在的城门更多的只被作为交通通道、城市地标保留,江苏的城门挂春联活动是再次启用了城门宣传鼓动振奋人心的功能。”

钟振振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还通过创新式发展将文化魅力和影响力带到更多的城市。“凡事贵在坚持,希望活动能长久的做下去,影响力扩散到全国的形势指日可待。”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