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赏联讲故事|无锡梅村一副春联尽阅吴越三千年
2020-06-06 22: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6日无锡讯 2020年,进入第五个年头的“城门挂春联 江苏开门红”活动中,无锡古镇梅村“一门三联”迎来高光时刻,主门之上的一副春联,“古国春长,梅自三千年前绽破;斯文源远,客从两万里外归来”更令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被称为“一联尽阅吴越三千年”。

“城门挂春联 江苏开门红”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和社会各界力量,借助科技手段和融媒体思路,举办的跨界大型新民俗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相当影响力和美誉度。

顾名思义,梅村因梅得名,这要从陕西岐山的“泰伯奔吴”说起。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看好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让这个孙儿继承王位。泰伯为成全父亲的愿望,借口南往衡山为父采药,带着二弟仲雍远奔江南。

泰伯虚怀若谷,才能超群。作为一个外来者,赢得江南当地土著居民的拥戴,被推为领袖。泰伯是一位很不错的领导,他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栽桑养蚕,制陶冶铜,数年后当地百姓富足安康,这也是推进中原与江南文化的一次深层沟通与融合。

陕西的姬昌后来顺利继承了王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国由此进入长达八百年的周朝。远赴江南的泰伯死后,二弟仲雍继承事业。泰伯无子,周武王后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伯,建立吴国,从泰伯至阖闾共24世,前后长达600年,梅村(也称梅里)就是吴国都城,有着“江南第一古镇”的美誉。梅村古称“蛮村”,因泰伯性喜梅花,曾带领群众广植梅树,陶怡心情,为纪念泰伯开发“蛮村”的功绩,于是改为梅村。

中国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解析说,该联上联写“梅”,实指梅村3000多年前就已种梅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把梅花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梅自三千年前绽破”,写出了梅村梅文化历史的悠久,古镇历史厚重感油然而出。

这里还要专门提到与万里长城相媲美的大运河。泰伯在梅里建勾吴国,为灌溉和排洪需要,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后来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无锡境里古运河北接长江,南达太湖,全长四十多公里,纵贯无锡城区,这条河是无锡最早的人工河,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运河。

后来历史上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这条河,可见该河不仅有功于交通和农业灌溉,还起到重要的军事作用。如今无锡人仍把这条人工河叫着伯渎河,也叫伯渎港,经梅村可到常熟。

相对于令人津津乐道的卧薪尝胆的传奇故事,“泰伯奔吴”实在太过久远,但无锡梅里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却是无法抹杀的历史。如今,无锡鼋头渚公园的绝壁上,就有一块著名的摩崖石刻上面写着“包孕吴越”四个大字,这是由清朝书法家廖纶所书,在无锡人的心目中,太湖流域不仅孕育了江苏的吴文化,也孕育了浙江的越文化。伯渎河虽已失去往日的重要作用,但悠悠河水凝聚了无锡三千年风风雨雨的历史,交织着水乡河古朴醇厚的民风民俗。

钟振振指出,下联写“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苏湖熟,天下足”,历史上无锡良好的经济环境营造了安分守己,耕读传家的传统和家风,无锡文化风气很盛,在文学、绘画以及其他艺术门类上,在教育科研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成就,悠悠梅村频频走出大师级人物,仅钱氏家族就有钱钟书、钱穆、钱伟长……他们学贯中西,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他们和他们的后裔身在海外,却心怀祖国,情系故里。

“春联聚焦无锡梅村古镇,上联写出历史的悠久,下联写出空间的广阔,该联文字不长,气势宏阔。” 钟振振解析道,“像梅村这样的古镇,在中国很多很多,这副春联写出了炎黄子孙血脉的强大影响力和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和缩影。”

这副联的撰联者牛成学(牛牧之)是甘肃兰州皋兰县一名爱好文学的农民,书写这副联的作者马亚,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华诚)

标签:
责编:刘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