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涛 赵一阳
徐州市贾汪区团结幼儿园里,矗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红色建筑,坐南向北,上、下两层砖瓦结构,因其楼顶覆盖红瓦,墙体涂为红色,被称为“红楼”。这里,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立旧址。
“红楼”掩映在参天的松树下,革命纪念标志碑和江苏省文物保护碑静静矗立在楼前。走进位于“红楼”二楼的“三野整编红色纪念室”,“将革命进行到底”7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室内陈列着木柄手榴弹、子弹、军章、冲锋号等物件。抚摸着斑驳的墙砖,望着一张张照片,仿佛依稀能听到当年革命将士们英勇的呐喊。
1938年徐州沦陷,日寇占领贾汪,把贾汪煤矿改名为柳泉煤矿,1942年建造此楼与原有小学合并,命名为柳泉煤矿职工子弟学校。从抗日战争至徐州解放,此地均为小学。团结幼儿园副园长蒋薇告诉记者,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被师生们精心呵护着,孩子们在这里近距离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纪念室内,展板上陈列的照片和文字,清晰地记录着当年华东野战军改编、第三野战军成立、历经战事的历史。贾汪区文体广旅局文物科科长王韬告诉记者,淮海战役结束后,华东野战军迅速集结在解放较早、基础较好的贾汪地区进行休整。1949年1月19日至26日,华野前委在贾汪区“红楼”召开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谓之“第一次贾汪会议”。会上,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编制,宣布华东野战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和一个特种兵纵队。同年2月18日至20日,新成立的第三野战军在“红楼”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即“第二次贾汪会议”),会议初步讨论江南城市接管和农村工作政策以及渡江作战的初步部署,制定有关进入城市和新区农村工作的政策,研究渡江作战问题。20日,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震签发了《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预备命令》。不久,第三野战军58万余将士离开其诞生地——贾汪,雄赳赳、气昂昂奔赴渡江战役战场。1949年4月20日,三野与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共同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府灭亡。为纪念这段历史,徐州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10月在原址立碑纪念;2011年12月19日,这里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7月,被贾汪区委统战部确定为贾汪统一战线红色教育基地。现在,这里成为贾汪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