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诗涵 蒋明睿 实习生 江舒庭
脸庞上汗水滴落,稚嫩的肩膀扛起责任,在我省的抗疫战场上,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一大批热血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向前。青春,在战疫历练中绽放光彩。
青春年少,不惧工作之“苦”
8月12日下午1点,扬州开展主城区第七轮大规模核酸检测。持续工作到晚上8点,在扬州市邗江公安分局新盛派出所实习的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女学警张慧玥才抽空接了记者电话。她和同事当天负责新盛街道水岸泓庭核酸采样点位的执勤,自新盛街道全域列为高风险地区以来,她便处在随时待命出发的状态。
7月31日夜里11时,刚刚结束数据核查工作准备休息的张慧玥接到临时通知,需要对辖区大部分住户进行上门走访、排查。两人一组,120多户,张慧玥随民警“师傅”在街头巷尾穿梭。“您好,请问您去过四季园小区秋南苑棋牌室吗?”一遍遍敲门仔细询问,直到完成排查任务。“工作起来完全没了睡意,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仔细。苦一点没事,只希望这座城能够快点好起来。”
在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石湫社区志愿者服务群里,还“隐藏”着一位“05”后。这个70人的微信群自石湫街道碧桂园吴风苑小区出现确诊病例起建立,每次志愿者招募令一发布,总有一个卡通头像会“秒回”。头像的主人名叫田翌铭,2006年出生,是石湫中学的一名初三毕业生。在8月之前,其他的志愿者们都还没注意到这个“小战友”,“我怕他们有顾虑,怕因为我年纪小不给我安排工作,所以就没说,后来‘暴露’的时候我还慌张了好久。”
7月28日,石湫街道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和父母一起前往采样点的田翌铭心中突然燃起做志愿者的念头。“尽自己所能,想要帮着做点什么。”田翌铭说。风险高、离家远、年龄小……种种顾虑之下,父母并没有答应。“我可以做好防护,骑自行车过去也就十几分钟!”田翌铭“先斩后奏”在采样点报了名。
核酸采样信息录入、为行动不便的住户提供上门核酸采样服务……防护服下,田翌铭身上满是汗水,困了累了,席地躺一会儿再战,从没有叫过一声苦。“好在大家没有因为我年纪小就不给我派活儿。以前的暑假总是作业和练琴的无限循环,今年的暑假意义非凡。”
以吾所学,体验逐梦之“辛”
“我没有去过机场,怎么会找我,我不会被集中隔离吧?”7月30日晚9点,南京市玄武区流调工作志愿者臧一腾接通一位次密接触者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恐慌与焦虑的声音。
“您前天所乘坐的网约车,司机曾载过一例阳性病人,通过数据筛查我们发现您也乘过这辆车。目前这位司机的身体状况良好,不必过于担心……”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硕士生臧一腾沉着应对。自7月28日报名成为流调志愿者以来,他深刻体会到,“做流调不仅要仔细确认所有细节,更要耐心疏导情绪、换位思考,才能够织密调查网。”
前段时间,这样的电话,流调志愿者们平均每天要拨打约20个。工作繁琐,但意义重大。截至8月13日,玄武区志愿者团队累计审核苏康码转码超过2500条,电话流调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超过130人次。随着南京确诊病例数的下降,目前密接和次密接得到有效控制,近期的流调任务逐渐变少,志愿者们几乎又全部加入到核酸采样与收样的工作中。
从早晨8点开始,臧一腾的手机闹钟每隔两小时响一次,提醒他帮助采样老师及时上报核酸检测情况;无休息日,一天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随时待命。“疫情发生以来,我总在思考,作为一名公卫人,我能够做些什么,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臧一腾说。
从一名普通学生转变为抗疫志愿者,对很多医学生而言,不仅圆了自己的“白衣梦”,也提前尝到了医生岗位的艰辛。7月底,来自香港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冯志伟主动请缨上一线。因为前两轮志愿者招募报名太“火爆”,没有“抢”到名额,第三轮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令刚一出,他便和老师“私聊”表决心,终于如愿。
冯志伟说,走上抗疫一线,不仅因为自己是一名医学生,更因为自己“想为他人撑一把伞”。去年疫情最严重时,许多医务人员主动驰援香港,让香港市民心头一暖。“当时他们的工作量真的很大,而且持续了一两周。”冯志伟说,他一直都是被保护的一方,所以这次想主动地为大家出一份力。
台前幕后,收获助人之“甜”
“有核酸采样的时候,我就去社区帮忙录入核酸采样信息;如果没有,我就在防疫卡口值班。”这个“打两份工”的大一学生名叫傅雯茜。8月7日晚,她正在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傅家边社区一防疫卡口值夜班。
登记进出人口和车辆的信息,检查进出人口的苏康码是否为绿码、体温是否正常,即便是夜晚也不能放松。卡口昏暗的灯光下,蚊虫太多,傅雯茜穿着长袖长裤也难免被叮咬。“不觉得累,我年纪小,可以熬夜。”这是她当初选择值夜班的理由。
“辛苦大家啦,切了几片西瓜,给大家消消暑。”闷热的值班室里,一位大伯送来一抹清凉。傅雯茜吃着西瓜,困意全无。“真甜,谢谢您!回去路上小心,戴好口罩。”灯光温暖,傅雯茜感到自己也在发光发热。
战疫一线,虽有栉风沐雨的苦,但更多的是帮助他人的甜。8月12日晚9点,彭浩瑞刚刚“下播”。这个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准大学生”,本来对这个暑假有过许多计划。疫情突袭,他选择加入了南京市玄武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志愿者团队,成为困境儿童线上暑托班的一名英语老师。彭浩瑞白天备课、晚上教学,“哪怕是在居家的‘幕后’,也想为抗疫贡献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