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30个小时,酒店变成隔离点
2021-08-13 06:3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许雯斐  
1
听新闻

记者 许雯斐

这是张健第四次参与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前期准备。

8月12日,南京江北新区一处新建隔离点,很快就要迎接“房客”入住,张健和各个工作组的同事们开始“实战演练”。把这里从酒店变成隔离点,只花了两天时间。现在,他们要接受点位长及健康观察、后勤保障、防控消毒、信息联络等7个工作组几十名检查人员的全面检查。

“时间再紧,也要把工作做得足够细,这是关系健康安全的大事。”张健是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会事业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曾经参与过境外返回人员医学观察隔离点筹备。本轮疫情发生后,他被安排进筹备工作组,参与江北新区部分隔离点的改造建设。

几天前,接到建设医学观察隔离点的任务,顶山街道便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与酒店商谈,商议改造事宜。“留给我们的时间很紧,此前最快的一次改造仅用30个小时就完成。”张健介绍,“改造的重点是‘三区两通道’。”“三区”是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的进出通道严格区分。改造中还要安装监控或者门磁、门窗限位器,加强通风换气,检查好各种安全装置配备等,确保安全防护到位。

改造要快更要细。“酒店内部结构复杂,可能连工作人员都分不清当中有多少通道、出入口等。”张健说。

为了让方案尽可能简单直接,方便各类人员准确按要求做好防护,张健和同事跑遍了酒店的各个角落,创新应用“颜色标记法”来规范保洁、送餐、医护等不同人员的行动路线,并制作各类工作流程图。张健介绍,黄色底红色边的门意味着将从缓冲区进入污染区,工作人员得再次提醒自己检查防护服是否穿到位等;黄色底绿色边的门是马上要从缓冲区进入清洁区,需按要求做好防护衣物脱除、消杀等。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7个工作组都要派专人全程跟踪参与,以形成投用后各自的工作方案。“这两个消杀物资的摆放,我建议再挪一下,要尽可能按照人的使用习惯摆放。”听到医护人员的建议,工作人员抓紧按照需求调整。“从防疫物资摆放,到每一个工作组的工作流程,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希望精益求精。”张健说。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