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交出时代答卷——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角斜民兵
2021-05-09 06: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黄海之滨,三县交界,海安市滨海新区(原角斜镇)角斜民兵团史绩陈列馆上方,红旗高高飘扬。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指示,角斜民兵积极响应,在全省率先成立公社民兵团;1964年7月和1966年3月,角斜民兵团先后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江苏省军区、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军区命名为“红旗民兵团”。

以“红旗”命名,离不开民兵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贡献。

“五坊五坊,十年九荒,先卖坛子后卖缸,卖儿卖女去逃荒,尸骨丢他乡……”1940年,新四军民运工作队秘密来到角斜,向当地贫苦百姓宣传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根据地,组织人民自卫军的指示精神。1941年3月,海安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来南乡成立,随后角斜抗日自卫队组建,被压迫许久的民众纷纷加入,当年就形成了一支500多人的民兵队。

“我父亲是第一批党员,也是同年成立的角斜抗日自卫队第一批民兵中的一员。”赵保群是土生土长的滨海新区人,一家三代都是角斜红旗民兵团的队员。他介绍,父亲赵德文当时只有十八九岁,与许多同龄民兵一样,在1941年至1943年角斜民兵与日、伪军几百次的大小战斗中,都冲在一线。由于训练有素,角斜民兵在反“扫荡”、反“屯垦”和反伪化斗争中,巧妙利用袭扰战、麻雀战、地雷战等战法,打得敌人晕头转向。1943年9月,民兵团在腰灶港设下埋伏,全歼敌伪军和小股增援的敌人200多人,取得了当地抗战的重大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赵德文和战友朱福根、缪龙渠在参加民兵活动时,被伪军抓住,双手反绑,当即就要被枪毙。“朱福根就是当时牺牲的。”赵保群介绍,父亲赵德文和缪龙渠趁敌人不备,一头扎进附近的河道里,侥幸脱险。脱险后,他们继续返回组织,参加下一场战斗。

“我现在生活的村子叫福根村,就是以朱福根的名字来命名的。可以说,没有朱福根就没有今天的福根村。”赵保群如今在福根村搞起渔业养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角斜1947年解放。解放后,民兵团没有就此解散,而是继续随军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处处都有角斜民兵的身影。在渡江战役中,角斜民兵组建一支500多人的常备民工队,随三野十兵团二十九军南下,历时9个多月,行程数千里,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和漳厦战役。随军的“远征军”中涌现出不少支前模范:单人挑电台、守好通讯线的崔伯勤;冒着敌舰炮击、跳江背物资的王玉富……他们的事迹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名录。

角斜民兵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在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看到,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场,还是经济发展的一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角斜民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角斜民兵先后共82人踊跃报名应征入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春,来南乡老民兵蒋凤银带领8名民兵,组成全县第一个互助组……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角斜红旗民兵团有一群女民兵,在1964年江苏省民兵比武大会上,凭借五发五中的打炮技术,受到南京军区首长的表扬,被誉为黄海前哨的“红色娘子军”。

今年78岁的曹连凤是女炮兵班第一任班长,她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女炮兵文化程度都不高,对于打炮要用到的三角几何知识完全不能理解。”曹连凤回忆,“劳武结合”是角斜民兵团的传统,白天她们要参加集体劳动和完成军事训练,学习文化知识便只能在晚上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钻研,大家逐渐掌握了迫击炮的瞄准技巧。到1966年,全团涌现出339名特等射手。

“作为民兵,作为党员,我们就是要有指哪打哪的决心和能力。”曹连凤曾出席党的九大和十大,先后受到周恩来总理以及中央军委首长的接见。如今退休多年的她,依然活跃在建设海安、宣传海安的第一线上。

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陈列着不少开国元勋、中央领导的深情题字。“破世俗一尘不染,立高洁两袖清风”是张爱萍上将对赵保群的评价。

受父亲的影响,赵保群也是一名民兵。由于表现出色,1972年,他成为北京警卫二师四团警卫班长,不久他就接到任务,“监护”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张爱萍将军。

“我从小就听说过张爱萍将军英勇抗战的故事,所以这份任务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监护’不如说是‘保护’。”理发剃须、端饭送药……在那段时间里,赵保群对张爱萍的关心无微不至,得知张爱萍左腿旧伤未愈,每逢赵保群当班,他都要为张爱萍按摩伤腿。1986年,张爱萍找到当年的“赵班长”,“当时他在中央担任要职,而我退伍回乡只是一个农民,时隔14年再见,张爱萍将军拉着我的手,一声‘赵班长’,让我热泪盈眶!”当时的见面场景赵保群至今历历在目。

“红旗精神”历久弥新、“红旗之路”与时俱进。和平年代,角斜红旗民兵团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本世纪以来,角斜红旗民兵团锻造出一支海防尖兵。2014年7月,民兵团派出5艘渔船和50名民兵,参加全军134海上侦察行动演练。尽管首次参加海上侦察,民兵团海防队伍在第一时间即发现美国“洛伦岑”号导弹观测船。小小渔船迅速行动,灵活应变,与美船一度接近至50米,顺利完成近距离环绕侦察和录像取证,为上级提供了珍贵情报。

海安滨海新区角斜中心小学是全国42所少年军校之一。学校有张爱萍将军手书的“少年军校”4个字,自1990年角斜少年军校创办以来,一共向部队输送108名优质兵员,38名共和国军官。“在我们这里,几乎人人都是民兵!”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管理员李志生自豪地介绍。他自己也是一名民兵,41年守护民兵团史绩陈列馆,把“红旗精神”传扬下去。

时至今日,角斜红旗民兵团依然会在每年4月组织为期一周的民兵训练,每月9日、19日、29日也会开展多样的民兵团活动。

80年时光浩浩汤汤,角斜红旗民兵团不是一个人的传奇,也不是一代人的传奇。在不同时代主题下,一代又一代角斜民兵前赴后继,继往开来,用永不褪色的“红旗精神”交出时代答卷。

记者 严磊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