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秦家慰)近日,苏州姑苏区双塔街道第二联合工作站邀请苏灯国家非遗传人汪筱文,来到社区为居民介绍苏灯样式与工艺,让大家通过近距离接触传统民间技艺的独特魅力。活动中,一位“00”后学生现场拜师学艺,让非遗大师颇感欣慰。作为“国字号”非遗传承人,汪筱文与其他大部分非遗大师一样,面临收徒难的困境,“彩灯做起来烦,讲究‘慢工出细活’,而这个行当又难赚钱,这些年来,一个专职做苏灯的徒弟都没有收到。”
汪筱文向徒弟介绍苏灯
这些年来,汪筱文在苏州市的多所中小学校开设了苏州灯彩传习班,每周坚持去给孩子们上课,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他的灯彩工作室还和苏州技师学院合作,技师学院为其专门开设了灯彩学习课程。
辛苦、难学,苏灯技艺面临失传境地
苏州灯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盛于唐宋,明清尤为风行,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明清时期,苏州的灯节更盛,吴趋坊、西中市、吊桥、南濠街一带,灯市兴旺,蜿蜒数十里。由于灯彩兴旺,带来灯市、灯谜、灯游、灯宴等相关灯文化活动。兴旺时专门售卖苏州彩灯的灯铺达100多家,多集中在阊门沿线一带。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由于新科技的冲击及传统繁复工艺的限制,苏州灯彩渐渐失去吸引力。“主要还是难做,一不小心,弯造型时就容易被铅丝弄破手指,断料的时候被刻刀刻破手掌也是常有的事,”汪筱文摊开手掌,指着手上的老茧和疤痕告诉记者:“但这又不是粗活,还要有一定绘画和美学基础,我学艺前后过程达5年,出师后还需要长期地磨炼。”目前,仍然在从事苏灯行业的已不足百人,很多人觉得这行既辛苦又看不到前景。汪筱文告诉记者,他之前收过的徒弟都陆续离开了苏灯这个行业,令他感到十分遗憾。
拜师!19岁大学生结缘苏灯
“宣读拜师帖,向老师敬茶,鞠躬行礼!”活动当天,一场传统的拜师仪式在现场举行。刚刚考上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00后”大学生汪羽正式拜师汪筱文,向“非遗大师”系统学习苏州灯彩制作技艺,为传统的苏式彩灯注入新生代的力量。
说起汪羽与花灯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04年在苏州举办的国际旅游节。当时,各色的游船载着五光十色的灯彩在夜色里巡游,场面美轮美奂。那时还被妈妈抱在手上的汪羽被绚丽的苏灯深深吸引,指挥着妈妈追了好远的路,久久不愿离开。以后苏州每次有灯会,汪羽都要去现场观看,自己也会买一些灯回来研究。
直到去年,汪羽的妈妈在工作中偶然认识了汪筱文的女儿汪丽秋。汪羽妈妈表达了儿子对这方面的兴趣后,汪丽秋表示,非常欢迎汪羽来学习,而且还可以请汪筱文来做他的师傅。“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激动了好几天,上网查了很多拜师的礼仪,还重新学起了荒废已久的美术。”汪羽说,“今天正式拜师,以后不仅要学灯彩制作工艺,还要向师傅学更多的苏式传统文化。”
锐意创新,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
“灯彩文化是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很少有把苏灯当作主业的人,但是我们也希望能有像汪羽一样,出于兴趣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解的人多了之后,这门技术就不会失传,”汪筱文的女儿汪丽秋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灯彩,她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也有人以谋生为目的专门来拜师学习,但是基本上都是学了一半就放弃了,“如今收纳汪羽入苏州灯彩之门,也算是了了父亲多年的心愿。”
作为汪筱文的正式徒弟,在兴趣之外,汪羽也希望能够发挥其年轻的优势,在灯彩技艺中锐意创新,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大学是学消防工程专业的,也许我的用电防火知识能够为苏州灯彩发挥作用,”汪羽信心满满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