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脱贫奔小康·岁月对话|“以人民为中心”,省政府办公厅老中青三代共话扶贫工作
2020-10-18 09:44: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周永金  
1
听新闻

稻熟桂香,秋阳和暖。10月17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一场特殊的对话会在沭阳县张圩乡陈圩村村口举行。来自省政府办公厅的老中青三代干部代表和帮扶工作队队员代表30余人,跨越28年峥嵘岁月,共话“脱贫奔小康”,分享扶贫经历、交流感想感悟、同绘小康愿景。

“脱贫奔小康·岁月对话”活动现场

从199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聚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以缩小地区差异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扶贫行动。沭阳县是江苏省扶贫工作重点地区之一,江苏省选派优秀干部前往沭阳,驻村、驻生产队,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扎根到了扶贫一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沭阳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的全省贫困大县,如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已经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前往参观二圩村瓜蒌种植示范园

沭阳的变化,让驻沭帮扶工作队队员魏波深有感触。在魏波看来,帮扶队员驻村后,最重要的事是一定要帮村民解决实事,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他分享了自己的帮扶经历,为了助力张圩乡陈圩村经济的发展,他请来专家,教农户们生姜种植技术,带领农户增收。他还依托陈圩村是革命老区的历史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扶贫要先扶智,需先补齐人才短板。”在新入职90后干部张春霞看来,脱贫攻坚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一招。长期以来,江苏经济薄弱地区,存在着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难题,破解它要加强外引、加强内培,还要完善各类配套措施。曾在淮阴区对口帮扶两年的陈丰华同样也认为“人才”在帮扶工作中具有显著地位:“农村致贫的原因之一是人才缺失,无论是找准发展思路、引进产业、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发展乡村旅游都离不开人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为农村输送人才、培养人才,吸引走出去的人回流,这样才能带领当地百姓实现致富。”

参观二圩村瓜蒌种植示范园

“参与扶贫工作对培养锻炼青年干部具有显著作用。”省政府办公厅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德用“三块石头”形容扶贫工作,并以此寄语青年干部。他认为,扶贫工作首先是一块试金石,考验干部能否在陌生环境下帮助百姓解决实事。其次,也关系到党员干部能否锤炼自己的党性,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是一块磨刀石。最后,他希望青年干部要无私奉献,甘做铺路石,“大家都在铺路,才能建成里程碑。”

省政府办公厅文印服务中心主任、一级调研员孙国君曾是江苏省重点片区扶贫帮扶工作队的两任队长,有着丰富经历的他向年轻干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作为一名帮扶队员,一定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帮扶工作有时会很难做,但要迎难而上,还要考虑项目的持续性和的联动性,造福于民。”

参观淮海区军政大礼堂

“在我看来,做好扶贫工作要承受得住压力,更要多深入一线,和人民群众直接对话。”退休老同志代表、省政府办公厅原副巡视员刘军辉表示。曾经在淮阴区参与过扶贫工作的他回忆起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到帮扶工作队工作,对个人的成长大有助益。只有深入农村一线,才能真实了解到民情、省情、国情,对自己日后工作过程中做决定和决策会带来莫大帮助。”

“扶贫的成效很显著,扶贫的故事很精彩,扶贫的使命很光荣。”省政府参事室专职副主任邹立靖总结道,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他希望大家以人民为中心,再接再厉,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迎难而上,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老中青三代合影留念

老中青三代还参观了沂涛镇二圩村瓜蒌种植示范园和张圩乡陈圩村“淮海区军政大礼堂”两个沭阳县重点帮扶项目,并对困难农户进行慰问。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

(图片:韩元元)

标签:帮扶;扶贫;沭阳县
责编:陈康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