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从8月1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的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苏在系统探索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的同时,对老百姓的“家”进行提档升级补短板的步伐也在加快。据江苏省住建厅统计,近年来,江苏先后推动整治6274个老旧小区,惠及234.3万户城镇居民家庭,老百姓在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家庭资产也得到了较大幅度增值,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聚焦“急难愁盼”,补齐老旧小区短板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虽然切入点不同,但两者紧密关联,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补短板”工程,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则是在坚持问题导向基础上同时考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综合考虑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合推动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家园的系统工程。两者均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省住建厅厅长周岚说。目前全省尚有4137个老旧小区未实施整治,这些小区与2000年以后按照国家和地方新的标准建设的小区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改造呼声强烈。
江苏印发了指导意见,组织编制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指南、宜居住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评价办法等,加强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指导。围绕破解“上下楼难”“停车难”“达成共识难”等问题,全省各地开展探索实践。比如,南京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做法,截至6月底,该市已加装并投入使用电梯976部。苏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单元、物业管理单元和社会治理网格单元的“三网融合”,创新“红色管家”“共享物业”等长效管理模式。
四方新村小区
10日下午,记者在南京秦淮区四方新村小区看到,休闲长廊上坐着不少居民正纳凉聊天。“原来小区脏乱差,现在环境好了,大家常在小区散步聊天。”四方新村居民刘红英说。秦淮区国资集团白房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金汉峰介绍,该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内含八个村,建筑88栋,居民5200多户。改造前环境脏乱差,道路破损严重。考虑到小区老人居多,他们在改造中以“便民适老,智慧宜居”为目标,重点解决居民最迫切的适老、交通、停车、安全等需求。小区道路在改造中从过去的3米多拓宽为4米多,4米多的路拓宽为5米多。小区单元楼入口、门厅均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每个村建了1到2处休闲场地,并设置桌椅和健身设施,方便老人儿童使用。为落实长效管理,小区改造后建了“智慧社区”平台,安装了安防高清监控摄像机150台,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有效保障社区居民安全。
尧林仙居小区
尧林仙居小区
这样的“蝶变”正在很多小区上演。治理卫生环境、加固修缮房屋、完善停车设施……围绕居民“急难愁盼”,南京尧林仙居小区已完成多方面整治,让小区旧貌换新颜。栖霞区尧化街道姚坊门物业管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朱佳佳说,小区改造中,利用拆除多余围墙、违建,将小区内山体内缩、拓宽路面等方式,新增了1300个停车位。该小区目前有2000多个停车位,基本可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小区正利用自身地理条件,重点打造特色景点山体小公园和健身坡道。她介绍,小区物业费为1平方米3毛钱。在没整治前,该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是周边几个小区中最低的。如今,随着小区环境蝶变,物业费收缴率大幅提升,目前已达78%。
建立“储备库”,创新现行改造政策
“在国办出台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重点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并明确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我省也将适时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周岚介绍,下一步,江苏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同时,按照“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储备库,为递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打牢工作基础。
居住小区是居民生活的家园,居民的积极参与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也是巩固老旧小区整治成果和长效管理机制的群众基础。“要不要改造、如何改造、改造所需资金如何多方筹措等都应该发动居民参与、共商共谋。”周岚说,老旧小区改造不同于棚户区改造的拆除重建,是在现有基础上“补短板”,许多现行政策需要突破。在土地政策创新上,江苏将推动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机制,加强既有用地集约混合利用,老旧小区周边的低效用地要优先用于建设社区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设施;加强项目大片区统筹,鼓励将难以产生收益的老旧小区改造与棚户区改造、旧厂区改造等项目捆绑立项。在审批制度创新上,江苏将鼓励支持采取不简单套用与新建小区一样的规划标准和要求、联合审查改造方案等形式,推动改造工作有序开展。
对于资金筹措方式创新,江苏支持地方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参与机制和改造收益让渡分享机制,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物业服务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
记者 白雪 实习生 王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