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世界气象日南信大专家预警:全球变暖或致我国“骤旱”风险增加
2020-03-22 06: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袁星作报告

21世纪中叶30年相比于20世纪末30年骤旱暴露度风险变化百分比。

今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与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院长袁星教授介绍,未来中国发生骤旱的风险可能将显著增加,到本世纪中叶,部分南方湿润省份骤旱风险将增加40%;骤旱事件的增加主要由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归因占比77%。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闪电”般的干旱,在相对湿润地区更易出现

世界资源研究所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约1/4的人口面临极度缺水的危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的1/4,也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

袁星介绍,在异常高温和降水亏缺的共同作用下,通常会造成局地土壤湿度持续亏损、蒸散发增加,这种发生发展迅速、预见期短、强度大、破坏性强的干旱事件就是“骤旱”。通过5年攻关,袁星及其合作者们发展了一套识别骤旱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对中国和非洲等地区的骤旱成因、趋势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相关成果多次发表在《自然》旗下刊物。

通过模型计算,袁星及其合作者们预测,到本世纪中叶,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南方湿润地区的骤旱风险将增加40%,而在北方半干旱地区骤旱风险却有所降低。综合来看,未来中国的骤旱风险仍有显著上升趋势。

全球变暖致骤旱事件显著增加,“南涝北旱”现象正逐渐改变

袁星介绍,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高温天气往往出现在雨季。再加上湿润半湿润地区水汽充足,当雨季少雨时,高温热浪会加速水分的损失;同时较湿润地区植被茂盛,缺水时植物也可以从深层土壤汲取水分,有利于蒸散发的增加,容易形成骤旱。

“中国骤旱更易出现在较湿润地区,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袁星解释道,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众多水文气象要素的变率增加,干旱、洪涝更易出现。同时,温室气体的增加改变了大气外辐射的强度,一方面带来更多的高温热浪,加速湿润地区水分的蒸散发;另一方面,外辐射的增强也改变了云的分布,季节性降雨变得愈发不稳定,进而改变了传统的区域降水分布。“例如我们以前常说中国南涝北旱,但这种现象正在逐渐改变。”袁星说。

骤旱危害很大,建立预测预报模式是当务之急

此外,对于一般干旱的监测和预报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目前全球还没有一套模式可以准确地预测某次骤旱事件的发生。

“现在学界对骤旱的研究都还在起步阶段,当务之急,应该进一步厘清骤旱的变化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开发出应对骤旱的预测预报模式。”袁星表示,“我们现在的短期天气预报和长期气候预测都比较完善,但10-30天的延伸期预报仍旧是世界性的难题,骤旱往往就发生在这个时间内。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发展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为应对变化环境下的极端事件提供更可靠的科学工具。”

袁星表示,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很大,“只有减少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才能减少骤旱以及其他许多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

通讯员 林雯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静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